中国近代屈辱史篇章
超小超大

壬午兵变 上 (5-2)

在这种情况下,朝鲜社会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骚动的迹象已经出现,大院君也企图趁机夺权。1881年,大院君的亲信安骥泳密谋废除国王李熙,另立李载先(大院君庶长子)为王,但事泄失败,李载先被赐死,安骥泳等人被凌迟处斩。然而闵妃集团并未因此有所收敛,依旧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以致出现了“ 府库仓廪枵然空虚,百官之颁禄难继,军兵之放料多阙”的状况。到1882年,朝鲜国库空虚,军队已经连续13个月没有领到军饷,埋下了兵变的种子。在以上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壬午兵变终于酿成了。

事件经过

爆发

19世纪末的朝鲜天灾不断,1882年春季,朝鲜又发生了大旱,又有宫中闹鬼的异象传出,京城内人心惶惶,民间普遍认为是闵妃引进“洋妖”和不守妇道而招致的天谴,并且谣传当年将有兵灾。当时,朝鲜政府决定扩充新式军队——别技军,因此缩减了旧式军队的规模,将京军五营军(训练都监、龙虎营、禁卫营、御营厅、总戎厅)缩编为武卫营和壮御营,超过半数的旧式军人被迫解甲。这本来就引起了旧式军人的不满,而缩编后的武卫营和壮御营的士兵并未得到良好的待遇,由于宣惠厅堂上闵谦镐克扣军饷并中饱私囊,加上连年的旱灾和日本的掠夺性贸易,武卫营和壮御营的士兵已经连续13个月没有领到军饷了。与此同时,别技军的装备和待遇却远高于旧式军队之上,而且由日本人充当教官,这又引发了旧式军人的极度反感,憎称其为“倭别技”。武卫营和壮御营充满着怨恨的气氛。

1882年7月19日发生的都捧所事件是壬午兵变的导火索。当时,全罗道漕米运抵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主管俸禄的宣惠厅决定先给武卫营和壮御营发放1个月的军饷。但是米中掺入砂糠等物,不堪食用。于是两营士兵前往宣惠厅的仓库——都捧所,与库直(即库吏,是闵谦镐的家仆)理论,其间发生冲突,大批愤怒和饥饿的士兵冲入都捧所,砸毁仓库,夺取粮食,还殴打了库直,但这之后士兵便作鸟兽散。此事被上报给宣惠厅堂上闵谦镐,下令逮捕了为首的金春永、柳卜万、郑义吉、姜命俊四名士兵,并交汉城捕盗厅惩处。于是在汉城民众中流传这四人将被斩首,消息传到汉城东郊士兵聚居区往十里,引起了士兵们的极大愤慨,武卫营和壮御营的士兵为了挽救即将被害的同袍,决定聚众哗变。金春永之父金长孙和柳卜万之弟柳春万两人商议后,由金长孙起草了通文,要求大家在六月九日到东别营集合,救援4名士兵。一场对内反闵、对外排日的士兵起义便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闵谦镐家的被砸使“壬午兵变”的事态扩大化。哗变士兵在泄愤之余冷静下来,自知闯下弥天大祸,抢劫了当朝权贵——闵谦镐的府邸,已是罪在不赦;又发现自己以一介兵丁的身份起事,竟然没有靠山,事后一定会被朝廷像屠宰牛羊一样尽数铲除。于是,哗变士兵决定前往并包围云岘宫,请求蛰居在里面的兴宣大院君予以协助。大院君已经引退了八九年,但仍不断试图干涉政事,这次又一直密切关注事态进展,准备利用士兵们的反抗情绪从闵妃手中夺回政权,因此大院君对于如何“引导”兵变和掌握大权可谓是胸有成竹。然而当大院君面对上万名士兵和军眷向他求助时,他却说“吾老矣,国事何知?圣上慈仁,必无他……”云云,并厉声喝退士兵;暗中又召来兵变的发起人金长孙、柳春万等人,授之以“密计”,还派自己的家臣许煜化装成士兵潜入兵变队伍中与金长孙等人一起指挥之。“密计”的内容现已不得而知,但从事件的发展来看,士兵从无组织、无计划变得组织有序、计划严密,应该是依大院君之计策而行的。所以,大院君可以说是壬午兵变的催化剂,他的参与如同给士兵一方添加了重重的砝码,注定了闵妃集团的即刻垮台。

中国近代屈辱史篇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过去与现在的冲突(帝国覆灭史) 连载中
过去与现在的冲突(帝国覆灭史)
飞天大蟑螂药酒瓶
上任帝国的覆灭史
0.1万字1年前
中国历代官制 连载中
中国历代官制
金币四面八方来
由鹿谞慧、曲万法、孔令纪主编的这本《中国历代官制(增订本)》总共分为十章内容,全面地介绍了从先秦到民国历朝历代的官制,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管理机......
3.2万字1年前
惊鸿一吻 连载中
惊鸿一吻
崖柏稀
他像废墟里的光,不为任何人活,更不畏任何人!我曾以为的中华太过片面,我还不够了解他!(原创、be、19时纪、战争、戏台)这个名字也许不适合这......
0.2万字1年前
诸天观影始皇帝 连载中
诸天观影始皇帝
携酒骊山与君酌
诸天观影秦时明月世界始皇帝去世后的故事。始皇帝究竟怎样?反正在笔者笔下有太多遗憾。尤其秦时和天九的陛下,天下一国最后竟然只是一个人的梦,一个......
0.8万字1年前
石门爷 连载中
石门爷
咕唔咕
聊斋感觉的小短篇,与《存秦》并非同一世界观
1.7万字1年前
随缘(别太荒谬) 连载中
随缘(别太荒谬)
凌comrade
一个关于凌晶和她姐姐及其朋友的故事,是过去、现在,亦是未来。半历史向
0.7万字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