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最后的战役
自1860年年初起,曾国藩就开始筹划攻夺安庆的事宜。他明白,只要攻克安庆,湘军就获得了向天京进军最重要的前进据点。以湘军为核心的清军攻陷安庆以西的石牌后,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在与忠王李秀成协商后,率兵数万西往援战。
潜山之战1860年1月上旬末至下旬初,陈玉成部及支持它的捻军一部由龚得树领导分批进抵潜山,准备在那里稍事休整后,南下驰援在清军的攻击下已岌岌可危的太湖。陈玉成、龚得树兵移太湖的期间,清军多部也在曾国藩的指导下展开频繁调动。至1月15日,清军已有三四万人集结到了太湖一带。2月间,陈玉成再度尝试杀出一条血路,但由于清军多部出击援鲍,鏖战10余日,陈玉成所率的太平军最终战力不支,被迫撤退。2月17日,曾国荃部进逼太湖,太湖太平军守将刘玱林于当晚决定放弃抵抗,太湖落入了清军之手。
桐城之战2月19日,陈玉成、刘玱林余部退抵的潜山又遭到了清军多隆阿部的进攻,陈、刘率部抵御无果,又被迫退往了桐城。为不让太平军获得喘息的时机,多隆阿又率部追击至桐城以南,以截断陈、刘部与外界的音讯来往。
安庆之战是太平天国与清朝军队之间发生的一场战斗,也是太平天国著名战役之一。
曾国藩在安庆之战中主要采用了两个战略,分别是“结硬寨,打呆仗”和“围城打援”。
“结硬寨,打呆仗”是曾国藩后来自己总结的战术,他认为自己十多年行兵作战,从未用一奇谋,施一方略制敌于意计之外,就靠这一战术取得了胜利。这种战术已成为曾国藩作战的标志。
“围城打援”是指用一支军队围困城市,同时安排多支军队在城外重要的路口阻击前来支援的敌兵。这样既能攻下城池,又可以通过打援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天京攻坚战也是湘军与太平军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在天京攻坚战中,曾国藩领导的湘军对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发起了进攻。
湘军在战争中采取了长期围困和重点进攻的策略。他们逐渐缩小了对天京的包围圈,并通过挖掘地道等方式对城墙进行攻击。最终,湘军于 1864 年 7 月 19 日攻破了天京,结束了太平天国运动。
曾国藩在天京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他的战略和指挥对湘军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这场战役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也使曾国藩一举成为清朝政府的重要功臣之一。
时移世易在成功后的不久曾国藩就经历了他人生最焦灼的四十六天,曾国荃孤军深入雨花台之后的四十六天。
曾国荃率吉字营循大江北岸一路摧城拔寨,斩将夺关,先后攻陷含山、秣陵关、大胜关等地,一直攻到金陵城南门外雨花台,并在那里扎下营盘。然而,其他三路援兵的速度都不如曾国荃快,或者被阻或者出现意外情况,没有一路跟得上来,形成了曾国荃孤军深入之势。曾国藩大惊,他多次命令曾国荃先停一停,等等其他几支,但曾国荃没有听从命令。
此时,太平天国领导层也十分惊心,正在上海作战的李秀成奉命回援,率军十余万,迅速抵达,抓住曾国荃孤军暴露的机会,发起了猛攻。与此同时,一场严重的瘟疫又突然袭来,两万湘军中,约一万人得了传染病。至此,雨花台之战凶多吉少:太平军人数占绝对优势,且从上海获得大量西式武器,装备水平比湘军先进很多。李秀成率领大军与曾国荃的湘军在雨花台恶战四十六天,但是并没能消灭敌人,反而自身伤亡惨重。最终,李秀成环攻雨花台46日不下,不得不下令撤退,湘军乘机发起进攻,扫平太平军营垒数十座,雨花台会战结束。
在曾国荃雨花台战役结束不久曾国藩的学生沈葆桢又开始作妖,曾国藩对沈葆桢有知遇之恩在江西广信一战中,沈葆桢守城有功,得到了曾国藩的大力举荐,朝廷因此晋升沈葆桢为广饶九南道道员。此后,曾国藩还曾举荐沈葆桢出任江西巡抚,对他有提拔之恩。
晚清第一名臣的风云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