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丝毫没有想着我该如何重整河山。百姓处理水深火热之后,自己却依旧莺歌燕舞。
身为一个帝王,面对破碎的山河,要有重拾旧山河的气魄与胆识,而不是破罐子破摔。
更不应贪恋一时的安稳与快乐,乐不思蜀。以至于到死都不回到家。对于自己的托孤之事,更是难为其说。
虽然想到了肃顺与慈禧太后两者之间相互牵制,以保证皇权不旁落。但却忘记了自己亲弟弟恭亲王的职责所在。在大事面前,咸丰皇帝应该不计前嫌,以国家利益为上。而不是心存芥蒂,致使国家更加动荡不安。
对于咸丰皇帝的一生只能说明他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抑或说道光皇帝将这国家的重担传错人。即使国家在困难,也要发奋图强,也要励精图治。
就像明朝后期一样,崇祯皇帝一上位,也是雄心壮志,铲除阉党,力图拦明朝于中兴,奈何朝代的更迭如此,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但像咸丰皇帝这样,或许是不应该的。
即使战死,或者俘虏,那都是一个君主该有的下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在咸丰当朝期间曾国藩在奏折中批评咸丰皇帝自登基以来忙于琐碎事务,而真正的大事情却没有重视。当时太平军发动的一年,没有一人进呈一份像样的作战地图,也没有一个管大事的人来指挥作战。
咸丰皇帝刚刚继位就出版了一部自己的诗文集,这件事在奏折中遭到了曾国藩的猛烈批评。曾国藩认为咸丰皇帝太虚荣,年纪轻轻就出诗文集。曾国藩在奏折中指出咸丰皇帝表面上广纳贤言,而当大臣谏言时却降职于他,这是对下属玩权术。
曾国藩与咸丰帝之间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咸丰帝即位时,为了挽回天下人心,曾下诏求贤,让百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多给朝廷和他提意见。时任礼部右侍郎的曾国藩上了一系列奏折,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大清朝的情况作了一番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可行性意见。
刚开始,咸丰还热情地对待了曾国藩的上奏,仔细阅读里面的条条款款,可到了后面就有所懈怠了,只是简单地批上一句“知道了”,再后来,连个回音都没了。
曾国藩熬了几个通宵上的这些奏折,本以为会得到皇上的嘉许,可偏偏等来等去不见任何回应,为此,曾国藩心生不满,又上了一道名为《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的折子。这个折子主要针对咸丰帝,指责他即位后,对细节斤斤计较却不关心大局,导致前线战事不利;只做表面工作,让大臣提意见,却不予重视,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刚愎自用,做事浮夸。
朝堂之上,曾国藩当着百官的面大声地背诵了一遍这个折子,将咸丰帝痛骂了一顿。
咸丰帝愤怒不已,指着曾国藩说:“狂悖!大逆不道!”并让军机大臣当场拟罪要发落曾国藩。所幸,曾国藩在京城官场中颇有人脉,大学士祁寯藻等人赶紧出来圆场,跪在咸丰面前,动情地跟皇帝说:只有皇上圣明,臣下才敢直谏。
晚清第一名臣的风云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