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浮屠山停了一日,唐僧得了心经,继续上路。
即将抵达黄风岭之际,欣瑶远眺八百里外,只见那里妖气缭绕,黄沙漫天,景象异常诡谲。不多时,一股黄风开始汇聚,起初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漩涡,但转瞬间便化作了遮天蔽日的飓风。飓风中心似乎包裹着无数物体,然而在狂风的裹挟下,一切都显得模糊不清。以欣瑶如今的修为,目力之强自是不同凡响,即便相隔甚远,那些模糊的影像也尽收眼底。
此时,他们几人选择了前往附近的王家村投宿。猴哥与八戒的外貌自然让村民们大吃一惊,好在唐僧是好相貌,且表现谦和有礼,至于欣瑶的相貌普通,虽不惊艳,却透着一股游侠的英气,倒也让人感到安心。
此处民居多以竹楼构建,时值盛夏,气候温热,倒也无需忧虑寒气侵体。住宿所用的床铺皆由细致细竹精心编制而成,待细竹晾干后,以坚韧的麻绳串联固定,其上再覆以细腻的席子,便自然而然形成了一处清凉而又雅致的休憩之所。
次日启程,行至半日,一行人眼前突兀地横亘起一座雄伟的山脉。欣瑶视力颇佳,即便山势巍峨,她也能将山中的景致尽收眼底。只见四周峭壁嶙峋,幽深的山谷间溪流蜿蜒,山中生灵活跃,色彩斑斓的红蟒与机敏的獐子穿梭其间;岩洞深处,隐约可见猛虎盘踞,森林茂密处,各类走兽或疾驰或悠闲漫步,生机勃勃。
这景象,欣瑶知道,不过表面现象,若真只是这样,这一难,猴哥也不用遭罪了。三昧神风的厉害,知道的都知道。那风把猴哥被刮得像纺车一样在空中乱转,火眼金睛更是酸痛。差点成了瞎子。纵然他法力高强,也无法在风中立足。欣瑶此世虽是神兽,可是对那风,欣瑶不想领教。没那兴趣跑去遭罪。
而且也是这风,让青狮精和白象精,正是趁着这场大风,下凡作乱。原著有这么一句,此风一刮,“文殊走了青毛狮,普贤白象难寻见”这就给后面的一难添上了。所以,描述这风的其他方面,可并不夸张。毕竟这里和后面的一难对应上了,其他的自然一样。
故事中,如来佛祖询问两位菩萨,他们的坐骑已失踪多久。菩萨答道:“已有七日之久。”然而,天界的时光流转与人间大不相同,天上一日,人间一年,这便意味着在人间已过去了漫长的七年。也就是说,唐僧师徒四人,从黄风岭至狮驼岭这段路程,竟耗费了整整七个寒暑。
已过半日,腹中饥鸣提醒着该准备些食物。谁也不知那妖怪何时现身,但生活还得继续,饭总是要吃的。于是,八戒被安排去搭建简易的灶台,而欣瑶则踏入山林,寻找可食之物。实属无奈,自打八戒加入后,队伍里便再无剩饭,每顿皆需现做,方能填饱众人的肚皮。
仅仅是寻找些果子,这本不算难事。然而,欣瑶先前目睹山中龙影闪现,显然此地已非寻常,藏匿着不少得道妖物。这也无甚奇怪,毕竟这片山脉绵延八百里,孕育出诸多灵异之辈也是情理之中。
然而,欣瑶并未多加理会,只要不触及她自身便好。行不多时,她便猎得了一只野鹿、擒获了一只山羊,又捉到了一只獐子。而那些傀儡们,则是在林间忙碌着采集竹笋、松茸以及各类野菜与果实。将所有收获之物收入云阁后,欣瑶正欲返回,却见原本晴朗无云的天际骤然变得昏暗无比,紧接着,一阵阵猛烈的狂风接踵而至,气势汹涌。目睹此景,欣瑶心中已然明了——这必然是猴哥与黄风怪交手所致。未曾想,仅仅片刻工夫,事态竟已发展至此。
风势愈演愈烈,天际迅速蒙上一层厚重的阴霾。那股狂暴的神风,携带着震天动地的威势,极速旋转间似乎孕育着即将破空而出的闪电。
面对此情此景,欣瑶毫不犹豫地施展了遁地术,身形瞬间没入大地深处。待四周重归寂静,她才小心翼翼地探出身形。映入眼眸的,是那曾郁郁葱葱的山岗,此刻却绿意尽失,满目疮痍。参天古木被连根拔起,横陈于地;飞鸟与走兽四散奔逃,只留下一片狼藉与死寂。方圆百里之内,唯有那座光秃秃的山脉孤零零地矗立着,仿佛一切生灵均已被这场浩劫席卷而去,不复存在。
综穿那些西游炮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