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蜀插曲:公元210年12月,周瑜占领江陵已经一年,局面比较稳定。于是建议孙权攻取益州。孙权批准了这个计划,由周瑜和孙瑜共同执行。这时由于沿江各战略要点均在周瑜手中,所以周瑜的攻益州计划中根本没有要刘备参加的内容。
同月,孙权将该计划通报于刘备,刘备极力反对。但是孙权没有理睬。
同月,周瑜在返回江陵的路上病死,其攻蜀计划暂时停止。刚接任的鲁肃就建议孙权将荆州所占有的地区,特别是南郡全部借给了刘备。
后来,孙权又派孙瑜的大军已经从丹阳(原驻防地)开进到了长江中游一带(准确时间没有记载,但是必定是在刘备借到荆州以后,而没有进军益州之前)。由于荆州已经借给刘备,孙瑜军无法通过,所以孙权又写信给刘备,建议两家共同出兵攻蜀。由于刘备是准备自己独占益州的,就以那些众所周知的理由拒绝了孙权,并威胁要“被发入山”,同时派部队阻挡孙瑜军通过。
后来,刘备自己击败刘璋,夺取益州。因为“借荆州”使得刘备通过在南郡一带的****阻止了孙权入蜀的计划。而后刘备又自行夺取了益州,势力不断做大,孙权讨要荆州时,刘备称得到凉州后再归还荆州,并派关羽驻守荆州,这引发了孙权的极度不满,大骂刘备为狡猾的敌人,也为日后蜀吴在荆州的纷争埋下了伏笔。
江陵要地:著名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说到:湖广之形胜,在武昌呼?在襄阳呼?抑荆州呼?曰: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湖广的优越,在武昌?在襄阳?抑荆州?说:以天下人说的,那么重要的是在襄阳;以东南说的,那么重要的是在武昌;以湖广话的,那么重要的是在荆州。)”
南宋吕祉在《东南防守便利》中论到:不守江陵则无以复襄阳,不守江陵则无以图巴蜀,不守江陵则无以保武昌,不守江陵则无以固长沙。(不守江陵就无法恢复襄阳,不守江陵就无法谋取巴蜀,不守江陵就无法保证武昌,不守江陵就无法巩固长沙。)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认为: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也。(荆州北据汉沔,利用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这是用武的地方。)
荆州名士蒯越也建议刘表曰: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向南占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传檄文就可以平定)。
因此,占据江陵在当时具有以下战略意义:
1、 可以向北威胁襄阳(乃至攻占之),以夺取整个江汉地区,威慑曹操的中原;
2、 可以全据长江之险,保护下游的整个东吴地区的安全;
3、 可以作为下一步进军巴蜀的基地,为日后占据巴蜀、汉中,形成南北对峙打下基础;
4、 可以切断南方四郡与北方曹魏的联系,今后即可传檄而定南方四郡。
所以周瑜倾全力攻取江陵,曹仁也拼命防守达一年。
刘备则在江陵激战正酣的时候,并未积极帮助周瑜攻击关键的江陵,而是自己跑到南方去占领了长沙、桂阳、武陵、零陵四郡。以后,果然刘备凭借荆州为基地,西进占据了益州,北上不断攻击襄阳。可是同时也威胁到孙权的上游安全,造成了吕蒙偷袭荆州的后果。所以,人口众多的南方四郡实际上不如半个南郡的意义重要(另外半个在曹军手里)。
至于说到南方四郡的重要性,除了人口多以外,就没有什么战略上的作用了。南宋吕祉论到:“守长沙不足以固江陵,守江陵则足以蔽长沙。”南朝的张邵也认为:“长沙内地,非用武之国,置署妨人,乖为政要由。”于南方四郡位置偏僻,加上当时还缺少开发,是完全不能与江淮地区相比的。
实际上当时南方四郡有多少人口也是个未知数。虽然在东汉顺帝时期四郡有280万人口,但是在80年后的三国时期能有多少呢?只知道280年时整个吴国一共才230万人口。所以江陵对于东吴来说是最为重要的。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