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结束后,随着周瑜夺取南郡,刘备招降荆南四郡,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被曹操、刘备、孙权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以及江夏郡长江以北的部分,孙权得到江夏郡长江以南的部分以及南郡大部分,刘备得到小部分南郡。孙刘联盟交错占有荆州南部四个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各自部分的领土。
南郡之战后,周瑜领南郡太守,分南郡南岸地与刘备,刘备屯兵公安。后周瑜病逝,刘备以土地稀少,不足以安民为由,向孙权请求都督荆州,此议只有鲁肃极力主张借地,劝说孙权同意,于是刘备便有了完整的南郡及荆南四郡,北抗曹操,东和孙权,得益州(今四川),建立了蜀汉基业。
建安十九年(公元209年),刘备得蜀后,东吴派诸葛瑾入蜀要求刘备履约还地,向刘备索还荆州各郡,刘备以“取凉还荆”的借口搪塞推托,孙权于是自派三郡长吏上任宣示主权及决心,又被关羽尽数驱逐,孙权盛怒之下派吕蒙武力夺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从益州亦领兵五万下公安,派关羽到益阳与鲁肃对峙,双方陷入剑拔弩张即将兵戎相见的地步,此时传来曹操攻取汉中的消息,刘备恐蜀地有失,迫于形势比人强的现实。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刘备只好选择妥协向孙权请求停战,和议以湘水为界,分荆州的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于孙权,分荆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于刘备,是为湘水划界,于是双方罢兵。
东汉末年:东汉末年,刘表占据荆州。荆州地处长江中游,这里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而且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西可以进取益州,向东可以进击江东。荆州一主要有七个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
赤壁之战后,由魏、蜀、吴三家瓜分:曹操吃了败仗,还保有北面的南阳、襄阳两郡;孙权占有江夏郡长江以南的部分并夺得了南郡;而刘备则以刘琦的名义招降了荆州的江南四郡——长沙、武陵、零陵、桂阳。
抵御曹操:周瑜病逝后,东吴的鲁肃基于战略考虑,他劝说孙权将东吴占据的部分荆州“借”给刘备,好让刘备站稳脚跟,与东吴一起抵御曹操。孙权想想也对,就把荆州的南郡“借”给了刘备,一是迫于曹操南征重心偏于淮南的形势(“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二是为让刘备顶替东吴在荆州方面面对曹军锋芒,三是东吴半个南郡在刘备与曹操襄阳的包围之下、孤军深入。
(“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先主斜趋汉津,适与羽船会,得济沔,遇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余人,与俱到夏口。”)
所以“借荆州”其实是借了荆州的南郡。以后,刘备得了益州,孙权就派人去讨还荆州,双方为此剑拔弩张,关系紧张。曹操进取汉中,刘备担心丢掉益州,派使者向孙权求和,孙权也担心自己难以打胜,于是两家重新划分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东属于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于刘备,刘备和孙权各占三郡。这样,刘备不仅“还”掉了一郡,还让出了一郡,但实际上依然没有还出本来的南郡,与曹操争汉中,于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据有了汉中。于当年七月,自称汉中王。
但孙权还不知足,认为,荆州居东吴的上游,刘备对东吴是一个大的威胁。如果把刘备的势力赶出荆州,那么东吴不仅巩固了长江中游,还能向巴蜀发展;然后以整个南方与曹操的北方对抗,进而统一中国。
荆州结局: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病卒,吕蒙代替其职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夏,曹操从汉中退兵,刘备夺得汉中,驻守荆州的关羽积极配合刘备的行动,亲率荆州主力进攻魏军占据的樊城和襄阳,曹操调兵支援樊城,后因汉水暴涨的时机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中原地区遥相呼应关羽北伐,关羽威震华夏。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