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修仙理论 第三,阐述全真道修真成仙之理论,包括圣道、超三界、养身之法,离凡世等。认为“入圣之道,须是苦志多年,积功累行”。要求达到“身居一室之中,性满乾坤”,“寄于尘中,心已明于物外”。提出:“心忘虑念即超欲界,心忘诸境即超色界,不著空见即超无色界。离此三界,神居仙圣之乡,性在玉清之境矣!”又说:“法身者,无形之相也。不空不有,无后无前,不下不高,非短非长,用之无所不通,藏之则昏然无迹。”这些都表现出全真道融佛入道的思想倾向。并明确提出:“离凡世者,非身离也,言心地也”,“得道之人,身在凡而心在圣境矣”。批评“今之人欲永不死而离凡世者,大愚,不达道理”。又表明全真道在汲取佛教思想后,已经放弃肉体不死的成仙理想,而改为追求精神(或“阳神”)不死了。 由上可知,此书既揭示了全真道的基本信仰——“阳神”不死;又阐述了达到此目标的基本手段——内丹修炼;还规定了道士修行的准则——苦己利人;并标榜立教之主旨——三教合一。故此书实为全真教义之大纲和基本内容,在全真道众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
无题:经典原文 《重阳立教十五论》原文全文为: 第一住庵 凡出家者,先须投庵。庵者,舍也,一身依倚。身有依倚,心渐得安,气神和畅,入真道矣!凡有动作,不可过劳,过劳则损气;不可不动,不动则气血凝滞,须要动静得其中,然后可以守常安分,此是住庵之法。 第二云游 凡游历之道有二:一者看山水明秀、花木之红翠,或翫(同“玩”)州府之繁华,或赏寺观之楼阁,或寻朋友以纵意,或为衣食而留心,如此之人,虽行万里之途,劳形费力,遍览天下之景,心乱气衰,此乃虚云游之人。二者,参寻性命,求问妙玄,登巇崄之高山,访明师之不惓,渡喧轰之远水,问道无厌。若一句相投,便有圆光内发,了生死之大事,作全真之丈夫。如此之人,乃真云游也! 第三学书 学书之道,不可寻文而乱目,当宜采意以合心。舍书探意、采理,舍理采趣,采得趣,则可以收之入心,久久精诚,自然心光洋溢,智神踊跃,无所不通,无所不解。若到此,则可以收养,不可驰骋耳,恐失于性命。若不穷书之本意,只欲记多念广,人前谈说,夸讶才俊,无益于修行,有伤于神气,虽多看书,与道何益?既得书意,可深藏之。 第四论合药 药者,乃山川之秀气,草木之精华。一温一寒,可补可泄;一厚一薄,可表可托。肯精学者,活人之性命;若盲毉(同“医”)者,损人之形体。学道之人,不可不通;若不通者,无以助道。不可执着,则有损于阴功,外贪财货,内费修真,不足今生招愆,切忌来生之报,吾门高弟,仔细参详。
小说法宝不限章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