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原文 老君曰: “ 天地媾精,阴阳布化,万物以生。承其宿业,分灵道一。父母和合,人受其生。(阴阳布化,万物以生是对宇宙万物的生起变化的论述,此段是《内观经》中仅有简略的概括。认为“天地构精,阴阳布化,万物以生。承其宿业,分灵道一。父母和合,人受其生”。除去“承其宿业,分灵道一”一语,显系从《系辞》而来。《内观经》把阴阳与道进行了区别,认为阴阳化生是事物存在的物质基础,以道为运动变化的依据。“宿业”指天地真父母与父母精血的偶然结合诞生了现实的个体生命。与后世佛教含义不同) 始,一月为胞,精血凝也。二月成胎,形兆胚也。三月阳神为三魂,动而生也。四月阴灵为七魄,静镇形也。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腑用滋灵也。七月,七精开窍,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灵也。九月,宫室罗布,以定精也。十月气足,万象成也。元和哺食,时不停也。(生命的开始与孕育过程,在母腹中从一月到十月逐步成熟具有阶段性。而“太一帝君在头,曰泥丸君,总众神也,照生识神,人之魂也。司命处心,纳心源也。无英居左,制三魂也。白元居右,拘七魄也。桃孩住脐,保精根也。照诸百节,生百神也。所以周身神不空也”。体内的各脏器均受大脑的控制,各器官彼此联系共同构成现实的生命。心与脑居于重要地位,自我通过与外部元气的沟通,使生命的机能得以延续发挥。“元气入鼻,灌泥丸也,所以神明形固安也。运动住止,关其心也,所以谓生有由然也”。这里没有后世内丹学坚持道家黄老学派的尚阳观,而是坚持了道家老庄学派的知识认知论。)
无题:太一帝君在头,曰泥丸君,总众神也。照生识神,人之魂也。司命处心,纳生元也。无英居左,制三魂也。白元居右,拘七魄也。桃孩住脐,保精根也。照诸百节,生百神也。所以周身,神不空也。元气入鼻,灌泥丸也。所以神明,形固安也。运动住止,关其心也。所以谓生,有由然也。予内观之,历历分也。 心者,禁也,一身之主。心能禁制,使形神不邪也。心则神也,变化不测,故无定形。所以五藏藏五神,魂在肝,魄在肺,精在肾,志在脾,神在心,所以字殊,随处名也。心者,火也,南方太阳之精,主火。上为荧惑,下应心也。色赤,三叶如莲花,神明依泊,从所名也。其神也,非青非黄,非大非小,非短非长,非曲非直,非柔非刚,非厚非薄,非圆非方。变化莫测,混合阴阳。大包天地,细入毫芒。制之则正,放之则狂。清净则生,浊躁则亡。明照八表,暗迷一方。但能虚寂,生道自常。永保无为,其身则昌也。以其无形,莫之能名,祸福吉凶,悉由之矣。所以圣人,立君臣,明赏罚。置官僚,制法度,正以教人。人以难伏,唯在于心,心若清净,则万祸不生。所以流浪生死,沈沦恶道,皆由心也。妄想憎爱,取舍去来,染着聚结,渐自缠绕,转转系缚,不能解脱,便至灭亡。由如牛马,引重趋泥,转增陷没,不能自出,遂至于死。人亦如是,始生之时,神元清静,湛然无杂。既受纳有,形染六情,眼则贪色,耳则殢声,口则耽味,鼻则受馨,意随健羡,身欲肥轻,从此流浪,莫能自悟。圣人慈念,设法教化,使内观己身,澄其心也。 ”
小说法宝不限章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