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若风的准备果然是有效的。
太和十八年,太安帝病情加重,夺嫡之战愈演愈烈,无数朝臣势力因党争被敌对势力暗杀,这场动乱被后人称为“六王夺权”。幸好,在天启内卫司五人的合力下,天启城最后还是重归安宁。在这场动乱中,除了琅琊王萧若风,其他四位守护者逐渐显露出自己的才能与魅力,被更多百姓熟知,人们称他们为“天启四守护”。
然而,安宁的局面并未维持太久,随着太安帝病危,青王乘机发起兵变,一路杀至平清殿,逼太安帝传位于他。萧若风率领天启四守护和琅琊军士平定叛乱,生擒青王。青王兵败无路,最终选择在平清殿前自尽,留下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青王刚刚伏法,平清殿的门就打开了,是大监浊清。众人的目光齐齐聚焦在浊清大监手中的龙封卷轴上,氛围凝重而紧张。萧若风站在中央,内心波涛汹涌,却依旧保持着镇定的神色。
浊清大监捧着龙封卷轴出来,稳稳地展开,清亮的声音响起,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之七子琅琊王王萧若风,仁孝天禮,容习夙成,宜上尊祖训,下顺群意,承我遗志,继我帝统,成我大业特谕,朕百年之后,传位于九皇子萧若风,钦此。”
随着圣旨的宣读完毕,浊清大监缓缓走向萧若风,卷轴在他手中轻轻晃动。萧若风微微上前,目光坚定地锁定在浊清大监的脸上,仿佛在这一刻,他的整个人都焕发出一种无形的威严。
浊清大监停在他面前,深吸一口气,双手恭敬地将卷轴递到萧若风面前,“琅琊王殿下,接旨吧。”
萧若风伸出手,指尖轻触卷轴的一角,感受到其中沉甸甸的责任与期望。接过圣旨的那一瞬间,他的指关节微微收紧。他小心翼翼地将卷轴展开,字迹在烛光下闪烁着光泽,映照出他的神情。视线游移在那些字句间,萧若风的心中翻涌着无数思绪。从此以后,他将是北离的统治者,国家与百姓的重担就压在他身上了。
萧若风:“儿臣,谨遵圣旨!”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随即,他缓缓跪下,行了个大礼,向太安帝表达最深切的恭敬与感激。每一个动作都透着尊重,既是对先帝的致敬,也是对即将到来的责任的郑重承诺。
太安帝病重已久,许久不上朝,北离需要萧若风尽快登基,将一些积压的事务处理下去。萧若风让新一任五大监跟原来的五大监学习,即刻安排登基大典。浊清大监明白此事迫在眉睫,又有意向萧若风卖好,希望能有朝一日出皇陵,立刻转身安排,派遣太监与侍卫传令各地,重新布置皇宫,为新帝即位做好准备。
登基大典前一日,萧若风和祁红景在前厅吃饭,邀请她去平清殿见证这对他和北离来说最重要的一刻。然而,祁红景却神色平静地婉拒了他的邀请。
萧若风:“阿景,为何不来?这是属于我们共同的成就啊,而且我还想着让文武百官都认识一下你呢。”
萧若风满是期盼地看着她。
祁红景低头微笑,眼中微微流露出不舍,但最终还是微微摇了摇头:“若风,你登基的这一刻,是你身为君王的开始,我当然很想去。但是望城山的门规规定弟子不可干涉朝政,自然也不能出现在皇朝大典之上。我不能屡犯门规啊。”
萧若风听到她的回答,眉宇间掠过一丝失望,他还想着......最终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低声道:
萧若风:“好,既然如此,我尊重你的决定。”
祁红景眼眸微垂,嘴角带着一丝温柔的笑意。若风,这一路我陪你走到这里,已经足够了。我相信你会是一位明君,北离会因你而兴盛,即使是死,我也没有遗憾了。
综影视之一剧一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