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袖中双拳紧握,咬紧牙关是恨不得上前撕碎了宁崇。他故意不提,就是诱人自己去深思细想。可他也难以反驳,那五百两确确实实是从方有德的尚书府搜出来。
如今人被关押在大理寺,刑官按照章程正在搜检证据,三日后提审。若没有父皇特赦,那按礼法便是罢官免职,抄家充公,方有德就沦为一介布衣,半点用处没有!
他费了多少心血才掩人耳目的提拔了方有德,近些年从吏部提拔而出的人也还在地方蛰伏为官。若此时方有德被罢免,新任吏官提拔他人,那一切就都完了。
太子斜视了一眼宁崇,抱拳又是对殿上躬身:“父皇,如今方尚书被囚大理寺,这吏部不可一日无首。还望父皇钦点一人代职,待此案查明真相后,再行论处。”
吏部一日大小事务成百上前,没个主事的人那是乱成一锅粥。这三日提审之期不可荒废公务,就如盛丞相被代职一般,吏部尚书也可有人接任。
皇上眯了眯眼,顺着话说道:“太子心中可是有了人选?”
闻言,太子是心中窃喜,父皇还是给他机会了,挺身道:“儿臣曾听太师常提起胶东有一名才子叫李常。军机策论是比及大儒,只因得罪当地乡绅而不得中举。入京告状又屡屡受阻,李常一怒之下便为母守墓十年,不问世事。前些日子太师去了一趟胶东,看了李常所书,惊为天人,这才得知此学士。”
太子清了清嗓,将太师给他念的李常所文背了一遍。其中诗词是恢弘大气,论国策亦是以小见大,字字珠玑。
皇上捻须,目中也是亮起了一点光:“如此听来,此人倒是有几分才学。若他真能以所书所文般施展宏图大才,我朝百姓何愁不安居乐业。”
太子松了口气,那阴沉的脸色也是浮出喜色。他瞟了一眼宁崇,果见他的脸开始发黑了。
宁崇本想借此举荐自己的人,可没想到太子竟捷足先登,他硬着头皮上前抱拳:“父皇,说是这李常得罪乡绅,未必不是他编造出来的谎言,没准是他犯了什么禁忌。而且这李常因故不得科举,这连个举人的名号都没有便直做吏部尚书,恐人心不服吧。”
太子冷笑,反驳道:“这为官之人,要的是德才兼备,能为君分忧,造福一方百姓。这秀才举人之中无几人能及李常,三皇弟也说了是得罪乡绅之故。若没有这桩祸事,以方才的策论来看,李常足以名列三甲。父皇所钦点之人不论出身贫贱,怎的三皇弟还论起资质官阶来了?”
宁崇喉头一梗,这岂不是说他逾越了帝王之尊,他连忙抱拳要解释,但殿上人又是开口截断了他的话。
“太子所言有理。”皇上沉肃点了点头,“自搅动入京,快马不过半日路程,传朕旨意,宣李常入京!”
重生后我不想做王妃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