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准备率军渡江。
不过长江天险,可当十万兵,更莫说江对岸还有朝廷一直号称的四十万兵列阵以待,所以他要一举渡江是个大困难。
经过商议,朱棣还是决定不正面交锋,打游击。
朱棣先挑选了一披善于泅水的士兵,用猪皮囊充气环系在腰间,泅水偷渡进入北岸,对南军的的船能夺的夺,不能夺的就毁。几天下来,燕军夺走南军不少船只,也损毁不少。
接下,命大将朱能带兵进至浦子口。浦子口与京城隔江相对,是最近的北岸港口,这条线路是最快的。
但正由于浦子口与京城隔江对望,是朝廷命门,所以朝廷在家门口的设防相当严密。为保家园,南军士兵更是前所未有的激烈抵抗,朱能大败。这一战,差点让朱棣三年来的“靖难”功亏一篑。
朱棣决不甘心功败垂成,浦子口进击不成,便迂回到长江南岸的高资港。
此时朝廷还能顽强击战,并且有勇有谋的将军,基本就剩盛庸一人了。
盛庸,朱允炆的救星,朱棣的克星。在淮河被燕军偷渡抄后兵败后,就行军到高资港的对面:瓜州。
以盛庸常年征战的经验,他判断得出,朱棣最直线距离的北岸港口不行,必绕至迂回的南岸。
可盛庸跟方孝孺一样,如何能料想得到,这场“靖难”,并不是真正的军事上的较量,江南的防守,已经从内部先垮了下来。
他又怎料,临阵之迹,自己军中的军官会倡言燕军不可抗,不如缴械投降之类的话来影响军心。一个个的叛变,杀戮,使得他的军队内部力量大遭破坏,他成了孤军。
自古行军作战,粮草先行,自古行军作战,攻心为上,在这一方面,朝廷没有人是朱棣的对手。
江南的城门一路大开,甚至还有朝中大臣来向朱棣献渡江之计。
见利忘义,人心倒戈,朱棣决定抓住战机,向帝座发起最后的冲击。
1402年六月初二,朱棣带领部属来到江边祭大江之神。旌旗肃穆,幡带当风,将士们列队而立。
三年的征战,能否成功就在此一举了,朱棣希望江神能够保他们顺利渡江,带头向江神恭敬礼拜,众将也随之行礼。
礼毕后,朱棣从侍者手中接过祝文,高声朗读道:“为奸臣所迫,不得已起兵御祸,我朱棣发誓,必定清君侧之恶,以安宗社。神鉴孔迩,昭格予言。我等至此,奸臣当以魂飞魄散!”
诸将:“魂飞魄散!”
“魂飞魄散!”
“魂飞魄散!”
朱棣满意地看着自己的威武雄师,呐吼:“麾师渡江!”
“麾师渡江!”
“麾师渡江!”
“麾师渡江!”
六月初三,燕军大举麾师渡江。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场临江决战。
曾经的赤壁、潘阳湖之战,都是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但是朱棣率师渡江的形式却有所不同。
朱棣虽是高举义旗,实则就是以叛逆之师自北方而来,远离后方不说,又不习水战,朝廷方面不仅是以正击邪,而且兵多势众。
表面上,南军从高资港上下,沿江二百里都设有防军,但不幸的是将心叛离,防线早从内部开始瓦解。而燕军则乘胜鼓勇,孤注一掷,志在必得。
这一天,舳舻交错,旌旗遮天蔽日,茅戈如林,金鼓之声震天动地。
这一天,天气晴朗,微风稀稀,水波缓动,千万艘战船横穿江面,如履平地。
黑袍妖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