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州属安徽凤阳,明代设有凤阳府泗州直隶州,泗州位于淮河中游两岸(详可见地图)。
朱元璋出生贫寒,祖父之墓最初不过一抔黄土。他即皇帝位后,在泗州加修封土、设祭祀属、建祖陵庙。这祖陵虽然虚多实少,但极具象征意义。
朱棣渡淮河之前,先来拜谒祖陵。难免触景生情,当着众将潸然泪下道:“人之心灵,妙于万物,怎奈横罹残祸,奸佞所赐。霜露久违,益增感怆啊。”
观者无不动容。
施寻着士兵衣服,执戟站在一旁。执戟郎中即警卫员,平常留守在朱棣营帐,出行随朱棣左右。
朱棣对施寻是信任的,随时把她带在身边,也是为了她的安全。
朱棣话毕,在陵前伫立良久,又前后左右看了半天才离开。
回到军中,一些住在祖陵周围的父老乡亲也陆续来到军门求见。乡亲们真说不上是欢迎他或是拥戴他,更确切地说,他们不过作为第三者,坐山观虎斗,最终乐见其成而已。
朱棣高兴地一一接见。诉旧情之余,又把“皇家祖训”说了一遍,趁机蛮横狡辩,大谬地抠祖训里的字眼,强调说自己举兵是奉了遗命之类的。
施寻听得清清楚楚,只感觉现在的朱棣,他的气魄、胆识、能力都最像朱元璋,有着高超的政治手段和深不可测的城府。
晚上,朱棣召诸将在军营议事,慷慨陈词道:“诸位看到了吧,凤阳人心自解,我耀兵江上,聚舟渡江,先夺镇江,再举苏松及江浙,西下太平,抚定池州、安庆(详见地图)。到那时,江上孤城,岂能独守?”
夜风呼啸,帐外的施寻听不清楚他们具体都说了些什么,但最后诸将的笑声如雷贯耳。尤其是散会后,诸将们大步离去的亢奋身影,让施寻能判别得出,又是朱棣给他们描绘了一幅顺利夺取南京的美妙画面。
诸将离去后,帐中只剩朱棣和他的次子朱高熙两人,一时安静许多。
靖难三年,世子朱高炽都留守在北平,次子朱高熙随朱棣驰骋疆场。的确,每到关键时刻,次子都挺力相救,因此他得到了朱棣的深深倚重。
朱棣拍拍朱高熙的肩膀,小声道:“世子多疾也。”
听到这话,朱高熙猛然浑身一颤,胸中大受鼓舞。“世子多疾”不就是暗示说他将来有可能代替世子吗?连忙行军礼,立豪言。
施寻看着朱高熙离去的美滋滋背影,不由感叹,朱棣果真是玩弄权术的高手啊!
只是可惜啊,朱棣英鸷洞彻,目前,这场与侄儿朱允炆之间的拼杀都尚未了局,又种下将来诸子兄弟之间拼杀的祸根。
朱高熙从小奋勇,“靖难”多有战功,朱棣称帝后,立长子为太子,朱高熙自是不服。加之朱棣本来就是夺位,所以在朱棣的下一代,这戏剧残忍的夺帝一幕,又将会再次上演……
“在想什么?”朱棣突然从帐中出来,让施寻小愣了一下。
连忙站直,手中的戟也竖直,小声道:“没什么。”
朱棣瞥她手中长戟一眼:“你有话说?”
“没有。”
“那去休息吧。”
“施寻告退。”施寻执戟正要走,忽然又刮来一股旋风。淮河岸边,猛风不断,这股旋风更是嚣张,瞬间就将地上沙尘全都刮起。
风向正面,直扑她的脸。
沙砾击面,咫尺不见,施寻定了定脚,条件反射地偏头,抬手挡住眼角,避一下。
尘埃涨天,逆风畔目,她屏气合眼,打算避过这一瞬狂旋再走。
黑袍妖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