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北边的山势相比,双花岭和三花岭都只能算是缓坡,董子峰带队开始平坡修路,分段告知壮劳力们将活计干到什么标准,到了六月里,三花岭便开始建家属楼了,一期工程是一层四十户,一共四层的两栋,除去一楼是食堂,会议室和供销社以外,一共可入住两百四十户,这是在西半山给工匠们住下的地方,等这边建完,第二期才是东半山两栋,那边规划的是果林和牧场,除了两栋住宅楼外,果干作坊,菌子房和鸡舍都需要建。
第二期工程结束后,年前还需要将双花岭平完建上五栋家属楼,给庄户们搬进去,按魏子熙的进度要求,双花岭那片地连接到三花岭这一片周边的平地缓坡,都是要在入冬前种上冬小麦和大棚菜的。
林六叔一行和配置外的人员,今年还是惨兮兮的要住着毡房过冬,等明年开春才继续推进继续建。
至于谁在配置内外,除了猎户们以外,其他就只看能力,得用的肯定是先挑大梁出产的,没被管事们挑去管产出的,肯定还是不够得力。
在这方面,魏子熙从不考虑管事们是否私心,大环境内,即便有些人被管事们的小私心优先照顾了,也只能说明这些人在为人处世上有些长处,既然有长处,那便是应当应分。
至于主家的住处,则暂时住在毡房,等到明年,将野猪岭清出来的时候,再建归元庄,各项目的管事一起住到庄子上去,那边是在整个庄子的中心偏东南的位置,适合辐射到整个庄子的管理。
魏子熙并没有时间在此常驻,每月三日休沐,得回家跟爹娘团聚着,外面的工程遍地开花,特别是明年,宁州的工程且多且密集,老太太又要回京,这头只得让各位姑姑管着,管事们各司其职,她过来解决方向性问题和技术难题而已。
更何况,等这边的基建结束,工匠们还要离开西州,往丰水县去,去年赈济灾民时,灾民们开荒的四倾田地归属了张家,现在也只做这农田和转运仓库用,只是手上活多人少,想要最大化进行合理运作还顾不上罢了。
这边庄子的进来那么大的队伍,光牛马就有几千,这样的阵势在西州可是极大的动静了,宋嬷嬷给外头递了信,长工短工都不收,只收东西,即便如此,各家各户也都是乐开了花,宋嬷嬷和云桂姑姑每日里收了东西结算银钱的时候,谁家的东西收拾的齐整,谁家的东西滥竽充数也都看着,张家长李家短的也都耳朵里听着,暗暗记下了两个名册,什么人是能用的,什么人是上赶着都不能要的,以备后用。
要说魏子熙人情往来不够精明,几位姑姑都会觉得可笑,这丫头已经精到了骨头缝里了,半点人情亏都不愿意吃,但要说她人情练达,却也不见她跟谁愿意说上一两句虚与委蛇的漂亮话,哪怕是对着最亲近的老太太开玩笑时,也从未见她嘴甜的哄闹上半句。
要说她不善言辞吧?说起事儿来条理分明的很,开起玩笑来还能给老太太给怼得哽住;但要说她善于交际吧?她跟谁交际了?
用老太太的话总结就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丫头就是特别害怕争锋相对,所以凡是都是多思多虑,把隐患放到最先头就定下条理,免得事情当头了措手不及,又刚又怂。
这话得到宋嬷嬷和几位姑姑的一致认同,连被评价的本人都竖着大拇指夸老太太慧眼如炬,笑翻了一众人的情况下,又有些诧异,这么个年纪的小丫头,怎的生了这么副心肠。
诧异归诧异,却也不再多评论了。
尚未等到第一期工程完工,老太太便带着宋嬷嬷离去了,带了四个宫中放出来后又跟着回去的姑姑,由十三架着马车送到了最南边的西州码头,再由张家船队护送到五台山,从五台山乘坐半幅銮驾的官船回京。
重生嫡女之开局就被抄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