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华从未对南乔有过如此重的责罚。
但南乔心里清楚,贺氏百年大族,内部之间错综复杂,芜华并不希望她太过牵扯其中。
重新回到之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生活,南乔除了理账便沉下心来抄经。
得知南乔被禁足在且华苑,贺环环与贺珺珺双双来探。
看到她专心的伏于案前抄经,贺氏两姐妹也拿起笔与她一起抄写。
每年中秋,原是贺氏里最热闹的时候,各房在外的子弟都会回来。
今年却不同,国丧未过,不可宴饮,即便是家宴也不可。
老太太发话,令各房的小辈们抄写佛经,等十四那日,携着各房的太太以及小辈们去邯山上的邯鹭寺礼佛沐斋三日。
芜华一惯深居简出,这些活动概不参与。
但有贺环环与贺珺珺携手来邀,她便没拘着南乔不许她去。
三个姑娘一起抄经,累了便揉揉手腕闲话两句。
得知二老爷收监在牢,老太爷并没有救他出来的打算,南乔并不惊讶。
有了前车之鉴,几个人并未深入探讨此事。
反而是贺环环,一脸八卦的压低了声音。
“听说二婶带着贺琳琳要回娘家呢!”
“可郑家不是远在归州?真要回去,等到了也该中秋了,祖母不能同意吧!”
“二表舅身在狱中,二表舅母却要带琳表姐走,若传出去,岂不没脸?”
瞧见贺珺珺与南乔都好奇的望着自己,贺环环吊足了二人胃口,才道:“你们都想岔了,祖母非但没阻拦,还让身边的如兰姐姐备好了东西,说是连着中秋的节礼一起带去郑家,不好让二婶回了娘家白吃白喝。”
贺环环也是听闵氏提起的。
赈灾一事,令二房在整个会稽郡都臭了名声,还连累了贺氏与书院都被质疑。
若非老太爷眼明手快的整顿一通,及时将贺氏的赈灾物资清理,恐怕整个贺氏里都要被流民们围堵了。
哪会像现在这样风平浪静,老太太还能计划中秋上山。
文氏母子毕竟是一个开端,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老太爷不施救,就是想给二房一个深刻的教训。
各自沉默不言,三个姑娘再次提笔埋头抄经。
贺环环是个坐不住的性子,写过两行便忍不住看看贺珺珺,瞧瞧南乔。
贺氏诗书传家,男子从小习的是馆陶体,而女子多习簪花小楷。
贺氏小辈里,贺珺珺一手簪花小楷连老太爷见过也赞赏不已。
而南乔,跟着芜华学得很杂,芜华出身宫廷,手里的名家字帖数不胜数。
大多数时间,都是南乔自己拿着帖子练,会得不少,但最常用的是瘦金体。
据说,瘦金体也是英王擅长的。
几番对比下来,贺环环自愧不如。
“为什么一样的笔,到了你们俩的手里就能发挥出完全不一样的效果?”
闻言,贺珺珺与南乔一同看去,顿时笑了起来。
“环表姐,你的字可真如你的性格一样豪迈。”
贺珺珺也跟着打趣,“这小楷实在不适合你,我看该去给你找找行草字帖。”
“手里的笔不听使唤,我也没办法呀!”
琬宁郡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