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医生有诸多的称谓,归纳起来有七种的称呼:
1.岐黄;2.青囊;3.杏林;4.悬壶;5.橘井;6.大夫;7.郎中。
医生之称始于我国唐代,历史上对医生的
称呼还有:
医师、疾医、太医令、太常、药医师、太医傅士、医士、郎中、大夫、院使等;
1:岐黄:指黄帝和岐伯,传说是中医始祖。所以中医又称岐黄之术。
2:青囊:青囊指古代医生装医书的囊,因华佗精医术,生前各地行医,声名鹊起,所以"青囊"成为中医的代名词。
3:杏林:为医学或医术的誉称。三国时期,有位医家,名叫董奉,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为人治病,不受谢,不受礼,只要求治愈者在他房前栽杏树作为纪念,此后"杏林"成为中医的别称之一;技艺精湛的中医大夫常被被誉为"杏林妙手"。
4:悬壶:喻指行医卖药。
《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传》讲述了东汉时期,市中有一老翁卖药,悬一壶于市头。而他的药给人治病,每每药到病除,十分有效。古代医药不分家,就把"悬壶"作为行医的代称。后人称医生的功绩为"悬壶济世"。
5:坐堂
张仲景医术高明,深受百姓爱戴。汉献帝建安中期,他被调任长沙太守,当时正值疫病流行,百姓病亡无数,于是张仲景在公堂上挂起一幅"张仲景坐堂行医"的帘子,案毕即为百姓看病。张仲景首创了名医坐大堂的先例,并被传为千古佳话。
6:橘井
《列仙传》记载,苏耽受命为天仙,在辞别时,嘱咐母亲,明年将有疾疫流行,到时可用井中的泉水泡橘叶来救治。第二年果然发生大规模疫情,他的母亲便遵照嘱咐,用井中泉水泡橘叶施救众乡邻,救人无数。此后人们便以"橘井泉香"来歌颂医家救人的功绩。
7:铃医
古时游走各处,手摇串铃召唤病家治病的医生,又称走方郎中。
8:疾医
古代医官名。约略相当于后世的内科医生。
9:食医
掌管宫廷饮食滋味温凉及分量调配的医官。
10:草泽医
亦称"草泽医人",俗称"江湖郎中"。在民间流动行医。多用针灸、拔火罐和草药、单方、秘方为人治病。
11:太医令
东汉曹魏时设置,隋唐改称太医署令。此系掌管医疗机构的职官。
12:药医师
唐代已设药医师(后称药师),负责采办
诸药、调和制剂等。
13:太医博士
北魏置太医博士以教弟子。
14:世医
子承父业,世代相传,称为世医。
15:巫医
用画符,念咒等迷信方法(也有兼用一些药物者),以驱除鬼神作祟,作为治病手段的职业者。
因此不同的医师皆有不同的称呼,与之相对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此之乃古代民间为主,而与之相对的都不过是治病救人,不过也仅仅是因为治病的手法而不相同,所以不论如何都乃是以救人为主。
古代人的礼仪规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