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老人家一病,便是来如山倒,去若抽丝。
太皇太后如今已是八十岁高寿,如今也算是看开了生死。安然地度过最后一段时光,在深秋时,出现了回光返照的现象。
皇帝第一次意识到,在生死面前,哪怕他贵为天下之尊,也无法改变人之将死的命运。
他突然又记起了自己父皇去世的那一日,他父皇见了太皇太后,又见了自己的母妃,最后让内监把十二岁的自己叫到了自己床前。他父皇对自己说了很多话,前所未有的多。待他叩首告退时,他的父皇却一言不发,就这样安然在那里躺着,手里还紧紧地握着那一枚红宝石戒指,那是俪贵妃锦瑟的遗物,也是他们的定情之物。
一旁的小太监斗着胆,一步一步走上去去探他父皇的鼻息,顿时跪在地上哭天抢地:“皇上驾崩了!”
他那时脑子里嗡嗡作响,已是不知所措。回过神来,他的皇祖母拉着自己的手,带着自己到了朝堂之上,次日,他便就登基称帝。
如今,又是旧事重演了。
太皇太后身子最终不好时,已是在初秋,刚沥沥淅淅地下了一场温热缠绵的雨,空气里都弥漫着秋老虎的余热。
太皇太后最后一次清醒,是在一个傍晚时分。嘤鸣侍候在一旁,听着太皇太后叨叨絮絮地说着一些往事,突然老人家便就突然晕了过去。
太皇太后醒来后,第一件事,便是叫皇帝到内殿,让众人包括皇后、荣妃下去。
殿内烛火灼灼,忽亮忽暗,光影摇曳多姿。只两个身影,一个仓老若羸弱青竹,一个挺直如松柏。
太皇太后看着眼前这个已经成年的孙子,虚弱道:“皇帝,一晃都十三年了。你长大了,哀家很放心你。”
皇帝眼睛闪过泪光:“皇祖母,您别说不吉利的话……”
太皇太后轻轻地摇摇头,语气虚弱道:“哀家如今已经八十岁了,自古七十古稀,哀家活了这么久,这够了。如今最放不下的,是第一个就是荣妃。月华这孩子,性子刚强爱冲动。若是一日,她酿成大错,皇帝,你看在皇祖母的份上,且留她一条命,也不要废黜她,她既然以嫔位始,万一真有这样一天,你留她一个嫔位让她终老,好吗?”
皇帝心跳突突,只能应了:“孙儿明白。”
太皇太后点了点头,接着道:“还有卫嘤鸣……”皇帝神色一紧,太皇太后从袖中掏出一卷黄帛,徐徐展开铺平——“熙元十三年六月,昭宁太皇太后立言,但凡中宫无过,皇长子永珪无过,不得废弃中宫,另立庶子为储!”
这上面的每一个字,都虬劲有力。皇帝看着这道懿旨,顿时一愣。他抬头看向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别过头,对于皇帝的惊愕视若无睹,语气平淡却无比坚持:“承晔,你别觉得哀家大题小做,卫氏如今无子,可若是她日后有孕,为了防着兄弟相残,哀家只能有备无患。”
皇帝看了这道懿旨,目光落到最下方的凤印红封上,无奈地道:“儿臣定不会违背皇祖母之意。”
太皇太后点头:“如此,也能保住卫氏一世平安和她的孩子一世荣华。除此之外,哀家还要你在上面落下印记,不违此事。”
皇帝遂取了荷包中的一枚私印,将印压在黄帛上,手一用力,便在丝滑璀璨的黄帛上落下一个篆体的“晔”字。
太皇太后心事已了,疲倦地闭上眼,最后嘱咐道:“哀家去了后,不必守孝三年,皇子公主只需每日举丧一个时辰,他们年纪都小,不要累到他们……守孝只需二十七日,丧事也不必摆满七七四十九天。”说着,太皇太后的声音便一点点地弱了下来。
后宫嘤鸣传(原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