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容家上门退婚之后,卫国公夫妇居然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大约过了半个月,一日卫臻休沐,用完早膳后,遂带着一家人到京城外邺山万佛寺去祈福,顺便为嘤鸣求求姻缘,寻一个好郎君。
太祖之子康王慕容修是个信佛的,当年孝惠皇后卫丽华病重,孝惠皇后膝下诸子康亲王、嘉亲王、礼亲王合资兴建了这座万佛寺。佛寺建成不过七日,孝惠皇后已而病愈,太祖听闻后欣喜无比,坚信此寺庙灵验,再度扩建,并钦赐牌匾,定名为“万佛”。
历经大燕四代帝王,此寺庙香火不断,早已成为京中第一大佛寺,也是最为灵验的佛寺——没有之一。
大雪之后,便是一个天气晴朗的冬日。
卫国夫人几人虔诚的拜完了佛后,便去求签。嘤鸣不喜欢闷在焚着香火的大殿内,遂顺路走到了后院,此时塘边正开着几树寒梅,被冰雪寒透,虬立的枝干尚带着些薄雪,钻出了红殷殷的梅骨朵来,催出清冷的梅香。
收了伞,进了水塘边的水亭。置身清浅梅香之中,嘤鸣看着这殷殷红梅,不由诗意昂然地吟了一句:“还真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啊。”
话声刚落,远远传来脚步声。
只见两个男子相伴着走来,衣着打扮与样貌颇为相似,大半是兄弟。前一个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公子,一身湖蓝色锦衣,眉若刀裁,生得颇为清秀,执扇。后一个是一个墨衣青年,约二十出头,也长得颇为丰郎俊逸,周身隐隐有一种刻意收敛的气质,眉若细柳,目若丹凤,唇略单薄了些,失了些血色。
两人的衣着均是上好的云锦衣料,以苏绣针法绣着水云福纹,腰间各自佩戴了一对玉玦以坠衣角,只见那玉玦,也是块好料子。
嘤鸣看着两人衣料上的纹路,不由眼眸微睁,这种纹路,她从未见过有人会用。她记得很清楚,因为那是皇室才能享用的纹路,就连权爵人家都不敢使用,一旦用了,便是僭越之罪,甚至可以看作不敬皇族,意图谋逆。除非是与皇室有亲,比如驸马与公主之子,才能使用,就是后族外戚之家,也绝对不敢用。
莫非,眼前这两人是宗室?
眨眼间,那个锦衣少年持着油纸伞走进亭子里疑惑道:“你这诗倒是挺新鲜的,我怎么没读过啊?”
后头那个墨衣青年走得慢了些,后头的小厮持着伞为其挡雪。
嘤鸣自己吟了首旁人的诗,谁料被这两个人听到了,只能敷衍道:“同旁人那里听来的。”说着,刻意与锦衣少年拉开距离,大燕盛世里,民风还是颇为淳朴开放的。到了此时,还未有后生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男女大防亦也还算宽松,但也还是有的,比如,成年男女之间,除至亲外,绝对不能有肢体接触。
锦衣少年自然也知何为男女大防,不再上前,两人拉开了远远超过三步的距离。
少年居然一本正经的同嘤鸣讨论:“这句诗写得好,梅有傲骨,只是这梅花刚开,还未凋零,倒是不适合了。”
嘤鸣:“……”
墨衣青年入了水亭,面带诧异,居然也开了口:“你莫非喜爱梅花?”
她如今觉得自己的心情是很无语哽咽的。一上来就这样问我,我们几个熟吗。
嘤鸣抬头,舒颜笑道:“我更喜欢桃花,意头好。”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花生在春季,花种繁多,且开放时美不胜收。且多花、多子、繁茂、驱邪,的确是意头好。
此时,墨衣青年才第一次看清楚面前少女的模样,眼中不由闪过惊艳之色:粉衣少女生得窈窕清丽,身姿轻盈,眉眼弯弯似重重远山深浅,眸若星子几许落入一汪春潭,灵动的闪着光,五官虽未彻底长成,竟是一个难得一见的清妍佳人。
锦衣少年眼中也不由闪过欣赏之色,但也只是欣赏,到底是年纪尚幼,还未开窍,不明白什么叫做男女之情。
后宫嘤鸣传(原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