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秀才, 听闻你对种田很有见解?”
小皇帝很惊喜,他昨日听了对杜若的评价,很是欣赏他。
“小人不善耕作,只是这些年遍访田间,对于种田一事很有见解。
杜若将一本厚厚的已经泛黄的册子递了上来,看着是有些年份了,他又告诉他们这本书名为种田论。其中说明了种种种田的方法,对于旱灾是很有用的。
有些地方地势不同,因此种植方式有所不同。由于水往低流的作用,若把农作物种在垄上可以起到排滑的作用,故此种植法用予降雨较多的地方。
再者还有畎亩法,这是由沟和垄两部分组成的高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垒上;反之低田里,将作物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内。
书上还记载了一种叫做代田法:垄上和沟上混合播种,今年种在垄上,次年种在沟上,反反复复,这样才能恢复土壤肥力。
这两种方法确实是有效的,轮番播种定能让土地发挥最大功效,而云国的作物一般是粟米,也是首选抗旱作物,用其煮饭、熬粥、酿酒。粟抗旱且耐贮藏,其在荒年中,功能在粮食作物中尤为突出。 古往今来仓储的粮食又多是粟米。
除此之外, 抗旱作物还有黍稷,粟和小米。
另外,书中还记载了一些预防方法,不过需要朝廷去促进。
一是设立仓储制度,以储备粮食应对旱灾。主要粮食来源以官仓为主、民仓为辅。民仓则由民间百姓自行筹建,以更好地为受灾百姓送粮。
二是兴修水灌溉工程。缺乏水的地方可以采取南水北调的方法,以提高农田灌溉能力,减少旱灾带来的影响。水利可以由当地百姓帮忙,以工代赈,给百姓发工钱。
三为改进耕作方法来提高土地的蓄水能力和农作物的抗旱性。如:畎亩法,代田法……设储存水的井,架设水车。
根据史料记载,云国史上普有过几次重大旱灾,蝗虫起,百姓饥。其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大,为奇闻。
小皇帝翻了翻,紧紧皱着的眉头舒展开来。
杜秀才这册子记了多久!
十八岁考上秀才那年开始至今约莫六年。
“工部户部未做到的事,杜秀才做到了,以你的才能定能入神都,朕真是无地自容。”
引人入目的是一首诗:“田裂烂龟甲,川枯破龙胆。 银河夜夜明,望穿老农眼”。这是史上辰州大旱时诗人所作的诗。
杜若用这个来警醒自己,尽一切绵薄之力,因此云归城并未发生过大旱。
杜若继续大着胆子问道:“敢问陛下,草民有生之年, 能否看见政治清明海晏河清?”
小皇帝眼里充满了坚定,郑重的答应了他。“君无戏言,今日之语此为天子之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杜若和陈晟跪地道:“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最终杜若心平气和地坐下,与皇帝和陈晟商议了一个时辰,最后小皇帝差人布置了宴会请二人吃了芜城特有的膳食。
之后,小皇帝亲自将他们送回了驿馆,以保证他们的安全。小皇帝到了营帐之后辗转反侧,这个杜若提出的确实是良策,只不过自己应当派谁来帮助杜若推行呢!想着想着心中很是烦闷,于是出去练起了武功。
几米外黑暗的凉亭里,一道人影出现轻笑着问道:“陛下练习了如此之久,如今已然很精进了。”
看来朕偷偷练功的时候,被丞相瞧见了!
老臣定当保密~
好了,萧丞相,正好朕为杜若提出的策略发愁,正好你来了。可否您亲自出马,协助杜若将这旱灾的损失变得越来越小,满朝上下,除了师父,朕就只信你了。
臣定不辱使命。
小皇帝突然用泰然自若的语气跟他说话,这让萧丞相立刻察觉到了不同,看来西巡带给小皇帝很大的改变。
练完功夫后他与丞相坐在旁边的小亭子里畅谈,谈完国事,小皇帝云睿问他可否要与容将军一见的时候,他沉默了。不知应不应该再见,他亏欠她的实在是太多了。
许你十里桃花,陪你一世繁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