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亲王……不过是空有亲王头衔,算是给他这个兄弟留点颜面,为了不让他那嫡亲侄儿被人在暗地里欺负的狠了,他也不会早早的就给对方赐了郡王的爵位,只不过听说那家子吃他的用他的,还是喜欢给他找茬……是不是男子与后院就不善于平衡,老三家的那个媳妇儿倒是坐的不错,听说还要抬妾了……是不是该给侄儿指亲了?
皇帝陛下若有所思的盯着三皇子郑显发呆,与其他人的动静没有丝毫的介意,已经对峙了好一会的两家人也累了,气势削减了大半之后,彼此之间面面偷眼打量起来。
“老三,就你没说了,说说看?”在朝堂上折腾了这么一会,皇帝陛下的怒气已经发泄的差不多了,刚才又仔细琢磨了一下,心头有了好的人选。
郑显被皇帝陛下点了名,才恭恭敬敬的抬起了眼,相较于大皇子的仗势临人,二皇子的高调做事,三皇子显得平和了许多,娶了大家的女子,又鲜少在朝堂上与人争锋相对,在许多中立的官员里,他的名声口碑最好。
毕竟没有哪个人会喜欢一个跟你说话总是带着意有所指非要你站位的人,那种彼此间没有太多的厉害关系,说起事情来头头是道的人,更加的讨人喜欢。
“启禀父皇,儿臣有些想法,西北大旱,官员不良,百姓们反抗也是无可奈何的,总是要活下去,昨日皇子妃对儿臣说道,听闻皇帝陛下早前下旨拨银赈灾,这是大善事,百姓们生活有了希望,自然是对皇家感恩戴德的。”
夫妻间这样的话,原是不适合在朝堂上说的,但是三皇子妃却是一个特例,她是闻家的嫡长女,才华学识又是早早就在京城闻名的,虽然说女子不枉议朝政,但是闻家的人,总是有些特例的。
“所以?”皇帝陛下虽然是疑问,但显然已经有所决断,大皇子和二皇子心头隐隐生出了一丝羡慕,闻家的女子在皇帝面前,说话的分量不轻。
“所以儿臣想着,若是儿臣能随军出征,儿臣会对那些参与叛乱的百姓弘扬我大梁皇帝的宽容,对于领头的叛党,死罪可免发配边疆,而对于金忠等人,儿臣恳请父皇,下旨就地处决,让西北的百姓们看到大梁的国威。”
郑显说到最后的时候,那几个字发聋振聩,让不少朝臣的目光都落在了三皇子郑显的身上。
大皇子二皇子抬起了头,在皇帝陛下的眼中看到了一丝满意的神采,两人复又低下了头,觉得事情还在自己的掌控中。
皇帝陛下终究是没有在当日的朝堂之上下决定,退朝之后,几个皇子领着身后的人退出了宫门,彼此间互相看不对眼,转头回府之后却又喊来身边的谋士,琢磨起皇上可能的决定。
而相较于大皇子二皇子的严正以待,三皇子郑显就有了几分随意,回府之后在书房里磨蹭了一会,又到三皇子妃的房中逗留了一下,最后发布的命令,却是挑选了合适的日子,要将三皇子府邸的第一个过了明路的妾室抬进府里。
大皇子郑偍二皇子郑祥安插在三皇子府邸里的“桩子”将讯息传出来之后,两个皇子都放下了大半的心思,虽然依旧嘱咐“桩子”们小心行事,却已经将所有的注意力转到了主要对手的身上。
事情转眼便过了三天,当文月清一脸娇羞的被小轿抬入三皇子府邸后的隔日,皇帝陛下的旨意也到了,旨意上的言语并不多,中心思想便是三皇子郑显行事谨慎,体恤百姓,任命为西北平叛军的统帅,五日之后动身离京。
跟着三皇子一起去平叛的军队并不是京城附近的,而是驻守在西南边防的边疆军,原本是有三十万,因为要平叛,所以拨出了六万,皇帝陛下的意思很清楚,西北的叛军是平头百姓组织,战斗力远远低于海寇或者是曾经国境境内出现的前朝叛军,为了维持西南边防的安定,六万已经是用兵的极限。
炮灰逆袭系统太坑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