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红依如今怀着身孕,赵青鸾希望儿子可以留在秦都陪伴妻子。可谢涛与杜悠之熟悉,又曾经攻破过金墉城,确实没有人比他更合适领兵平叛了。赵青鸾斟酌再三,还是同意了谢涛的奏请。谢涛领了圣旨,便回府收拾行装和妻子告别。
“我明日便要领兵去秦州了,争取早日回来看着咱们的孩子出生。”
“我也想同你一起去。”栗红依舍不得和丈夫分开。
谢涛笑着说:“那可不行,就算我同意了,母亲也不会同意。现在她可是皇上,我可不敢抗旨。这一次我带兵去,主要是想见一见杜悠之,若是他造反是有什么苦衷,只要他肯归顺朝廷,我都可以以太子的身份赦免了他的罪责。若是能劝降杜悠之,用不了几天我就回来了。”
栗红依却没有那么乐观,她想了想说:“倘若杜悠之真的要造反,金墉城可不好打。不如我写信让有德叔带领鸦儿军去帮你。”
谢涛也知道金墉城不好打,尤其是杜悠之治理下的金墉城就更不好打了。从前他舍不得动用鸦儿军,那是因为江山社稷不是自己家的,如今母亲做了皇帝,那就不同了。他想了想说:“到时候看情况再说吧。”
再一次要丢下怀孕的妻子带兵出征,谢涛真的舍不得。但他知道自己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若是能劝降杜悠之,这一仗就不用打了。可以省下大量的钱粮,百姓也不用遭受战乱之苦。
一夜话别,第二日,谢涛便率领八万渭州军奔赴金墉城。原本想着进入秦州之后应该会打上几仗,按常理杜悠之应该在沿途的城池布置兵马拦截渭州军。可是一路走下来畅通无阻,没有遇到任何拦截。谢涛怕有伏兵抄后路,派了斥候去侦查,也没有发现任何队伍。
谢涛心中惊疑,当年薛良造反,在肃州排兵布阵,自己打到兴庆城的一路有多艰难,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杜悠之竟然就这么放任渭州军长驱直入,难道是文人不会用兵?不可能。要论谋略,杜悠之绝对不在薛良之下。难道他把八万秦州军都拉进了金墉城,打算在金墉城下和自己一决高下?就凭着一座孤城就想建立新的王朝?杜悠之也太自大了吧。
谢涛就这么满腹狐疑地带着兵来到了金墉城下。然而,当他见到金墉城的时候,心情的复杂程度都不是一句“卧槽”可以囊括的。
文德三年的冬天,谢涛曾经打过一次金墉城。那时候熊家造反,他将反贼熊斌围困在金墉城内。为了吓唬熊斌,谢涛在金墉城外挖土筑墙。杜悠之做了秦州刺史之后,在谢涛修筑的基础上建成了一道三丈高的土墙。为金墉城修了一道外城。
假设谢涛能攻破了这道外城,里面还有墙高城坚的内城,内城里还有瓮城。更何况这个假设就很难成立!因为此刻呈现在谢涛眼前的外城墙不止是三丈高的土墙,杜悠之在土墙的上面又加了一丈多高的石头墙。墙上建有藏兵洞,弓弩手藏在其中就能射杀攻城的敌人。不仅如此,杜悠之还在城下的深坑里埋了木刺,若是不慎掉进坑里立刻便能被扎成筛子。
谢涛看着面前的金墉城心头只有四个字:自作自受!当初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挖的坑最终是用来坑了自己的。
谢涛传令三军在金墉城外扎营,他将李凯和董长峰叫到了帅帐商量对策。
“你们两个刚才也看到金墉城的城墙了,可有什么办法攻破?”
李凯率领的是骑兵,并不擅长攻城,只能保持沉默。自从琥珀遇难后,董长峰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沉稳了许多,也会动脑子了,他想了想说:“属下刚才观察了一下,外城有八道城门,每道城门都有一个吊桥。如今吊桥都用铁索收起来了,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砍断铁索放下吊桥,这样大军便可以从城门处进攻。只是…城门两侧有很多藏兵洞,想攀上城墙砍断铁索很困难。即便豁出去折损神鹰军,拿下了吊桥,想要攻破城门也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我的亲亲压寨相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