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端阳节,天气便热了起来,广阳宫里各处都摆了冰盆。薛兰欣本来就受宠,如今有了身孕更是金贵,内府里的东西都紧着她用,就连皇后也没有任何抱怨。
桌上的粉彩大盘里装着从楚地快马运来的新鲜荔枝,这些日子薛兰欣吃了不少,都吃腻了。
自从去年年末朝廷收回了封地和军户,肃州薛家的进项也少了,自然往宫里送的银子也打了折扣。虽然有皇帝的宠爱,但要身边的人忠心还是得用银子。
薛兰欣捻着一颗荔枝在手中把玩,说道:“本宫的舅舅已经离开秦都二十多天了,也不知道怎么样了?”永宁伯接了差事也有一段日子了,就算不送银子来,也应该有信了。
“娘娘莫要忧心,伯爷应是快有消息了。”冯才人在一旁宽慰道。
似乎被冯才人说中了,李嬷嬷从外面进来禀报道:“娘娘,永宁伯夫人递牌子进宫了,说是家里给您来信了。”
薛兰欣的心情一下子就好了,她放下手中的荔枝说道:“传她进来吧。我就知道舅舅不会让我失望的。”
永宁伯夫人跟着李嬷嬷进了正殿,蹲身行了礼,薛兰欣抬了抬手,笑着说:“舅母不必多礼,坐吧。”
永宁伯夫人落座,还未等薛兰欣询问,便掏出帕子抹眼泪,“娘娘,伯爷来信了,说是被谢涛给算计了…”
“怎么回事儿?”薛兰欣脸上的笑意一下子就消散了。
“这是伯爷给娘娘的信。”永宁伯夫人从袖子里掏出一封信递给薛兰欣。
薛兰欣打开信,永宁伯在信中说自己拿到的名册上的寺院许多都是荒村野庙,破破烂烂,里面就两三个和尚,饭都吃不上,更别提什么财宝了。抄检了大半个月,总共到手的银子都不够一千两,还要修整那些破庙做善堂义仓,真的捉襟见肘。那些地方官只顾着接收田产和丁口,对于修善堂和义仓的事儿一毛不拔。他的处境苦不堪言,想请薛兰欣跟皇上说说,让户部拨些银两。
薛兰欣看了信,心中火起,看样子真的是被谢涛算计了,舅舅不但不能给自己送银子,还想让自己去跟皇上要银子!
“娘娘,您可要帮帮伯爷,这可是皇上钦点的差事,若是办不好,皇上会怪罪的。”
薛兰欣被舅母哭的心烦,斥责道:“别哭了,哭有什么用?让本宫想想。”
当初是薛兰欣为永宁伯向皇帝讨来的差事,她自然不能再去向皇帝要银子。薛兰欣心中暗暗盘算,既然舅舅手中名册上的寺院都是捞不到好处的,那么那些产业雄厚的寺院便都在谢涛手里,眼下最好的办法便是把谢涛调走。谢涛被调走了,那这差事便都落在舅舅手里了。
想到这儿,她说道:“舅母不要着急,我会想办法的。我给舅舅写封信,你让人带给他。”
永宁伯夫人连连称是,待薛兰欣把信写好,便匆匆出了皇宫。
谢涛在东市公开审案的事儿过去了一个多月了,街头巷尾依然对此事津津乐道。这当然离不开报纸的宣传,《秦城新报》几乎隔日便出一版增刊,专门供士子们讨论此事。士子们写的文章有温和理性的,摆事实讲道理指出朝廷此举可以给大秦带来的好处。也有犀利激昂的,痛陈这些年佛寺僧众如何聚敛钱财,兼并土地,放高利贷等恶行。当然这样的热闹离不开谢驸马和徐二少这两位大才子在背后推手。
茶楼酒肆中的说书先生也把谢涛东市审案的经过编成了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南来北往的客人听,就连街上乞丐唱的数来宝都是谢公爷断案。这些市井中的事儿就要靠栗将军的巡防衙门来张罗了。
我的亲亲压寨相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