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万年城里,谢涛一边吃早饭,一边听何叫天禀报:“大军今日一早已经撤出城外了,只留下五千兵马在城中维持秩序。安民告示贴出去了,今早已经有百姓出门上街了。”
“嗯,商户有开门营业的吗?”
“只有几家,不多。”
谢涛点点头说:“总要有几天的。”
“我师兄同意跟我们去秦都城,那些角斗士也跟着他一起去。”
“太好了。一定要好好安置他们,我会专门写折子为他们向皇上请功。”
“多谢侯爷。石崇瑞死了,方将军把他丢进兽栏,让猛兽把他咬死分吃了。也算是给旧主报仇了。”
“死了就死了吧,他也是罪有应得。”
两人正说着话,有城门上的士兵来报:“两位薛将军已经带兵到了城外了,听说元帅破城了,他们过来帮忙,请元帅准他们的队伍进城。”
谢涛冷笑一声说道:“哼,来的够快的,这是闻着味儿过来捞好处的?何叫天,你去告诉他们,城里的兵马太多了,他们就不必进城,自行回肃州吧。”
何叫天出城把谢涛的话转告给薛家兄弟,薛家兄弟又提出帮谢涛一同押送俘虏回秦都,也被谢涛拒绝了。薛家兄弟很是愤怒,不让他们进城抢掠也就罢了,竟然还不让他们一同回朝请功。薛保仁让弟弟带大军回肃州,自己则带着一队亲兵先行去了秦都城。
谢涛也不去管薛家兄弟,在万年城里安顿了几日,留下黄天霸,康君立等几位将军继续清剿附近的楚军余部,自己带着队伍押送战俘和财宝回秦都了。一同回去的还有方开山和林清以及那些万年城中起义的角斗士。
队伍经过被洪水淹过的介亭关,人们已经开始重建家园,田地里的农夫在播种冬小麦,熬过了这个冬天,期盼明年有一个好收成。
队伍经过被大火烧过的宝丰城,城外再不见逃难的人群了,城门口的官道上是来来往往的商旅,经过了血与火的洗礼,城市慢慢恢复着往日的繁荣。
队伍跨过了弥渡河,来到黄郡。谢涛又看见了那父女俩。那汉子在田里耙地,小姑娘似乎长高了一些。谢涛下了马,向她招手。小姑娘跑了过来,望着他笑,然后塞给他一个饭团,说道:“这是今年的新米,给你吃。”
谢涛接过饭团塞进嘴里,笑着说:“好吃。”
小姑娘见谢涛笑了,便笑得更甜了。谢涛从怀里摸出一小块碎银子递给小姑娘,小姑娘连连摇头,“送给你吃的,不要钱。俺爹说以后都不打仗了,年年都能吃上新米。”
谢涛伸手摸了摸小姑娘的头,把银子塞到她手里说道:“你爹说的对。这个拿着,让你爹给你买糖吃。”
小姑娘道了谢,拿着银子去找他爹了,谢涛也上了马,带着队伍离开了。
谢涛归心似箭,队伍一路向北,终于进入了秦国地界,应该说终于到了老秦国地界了,因为现在从南到北都是秦国的疆域。
路过金墉城,谢涛稍作停留,他必须要去看看杜悠之。这次出征筹措军粮,杜悠之也是出了大力的,秦州今年遭了灾,他头上的压力也很大。
一场战争,有流血的,也有流汗的,人们看见的是得胜回朝的将军,却不一定看得到这些背后努力的官员,论功行赏的时候也是武将站在前面,而这些为了战争在后方奔波的官员却只能站在后面。
谢涛心中却十分感激杜悠之,更何况两人曾经并肩作战,也是同生共死的交情了。
杜悠之在府中摆了家宴招待谢涛,杜夫人和姨娘琉璃也出来作陪。杜悠之已经得了消息,知道谢涛得了两个儿子。谢涛一直带着队伍赶路,倒是没有接到家中的信,闻听妻子已经产下两个儿子,心中甚是欢喜。
“妾身恭喜侯爷喜得麟儿!”琉璃举杯向谢涛敬酒。
谢涛心里高兴,干了杯中酒,对杜悠之说道:“老杜你膝下只有一个儿子,太单薄了。琉璃姑娘进门也一年了,也该早日为杜兄开枝散叶。”
我的亲亲压寨相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