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留下赵青鸾,姚增,徐禛,谢涛夫妇,兵部尚书高长风,户部尚书姚道业在崇政殿议事,太子列席旁听。其他人便散朝离去了。
皇上看着殿中的众人说道:“在座的各位爱卿都是朕的股肱大臣,骨肉亲人。这次出兵伐楚,朕欲倾举国之力,也望各位勠力同心,不要辜负朕的期望。赵将军,你说说兵马部署吧。”
赵青鸾刚要开口说话,便见坐在她身边的栗红依打了一个大哈欠。皇帝不悦地皱了皱眉头问道:“南平公主可是没睡好?”
栗红依揉了揉鼻子回道:“睡得倒也挺好,只是这两日总是觉得困倦,忍不住打哈欠。儿臣是不是君前失仪了?”说着又打了一个哈欠。
皇帝被她的样子弄得哭笑不得,嗔道:“你还知道君前失仪?朕要不要给你备一张榻,让你躺着议事?”
“呃…那倒也不用。只要皇上许我打哈欠就行。”她说着又打了一个哈欠。
“唉,朕准了。”皇帝说完无奈地摇了摇头。众人都知道这位南平公主为人不拘小节,又深得皇帝宠信,便也都一笑置之。
赵青鸾回禀道:“陛下,虽然兵部在籍的兵马有三十万,但那只是个虚数,实际也就有二十五六万,其中还有不少去年招募的新兵,没有经过训练,连将令都听不懂,根本就不能打仗,真正能上阵的不足二十万。还要留一部分驻守东线和北疆,以防沙陀和齐国趁机犯我边境。此次出征讨伐楚国,臣打算分两路发兵。臣带两万渭州军,取道宁州会同薛良将军的四万肃州军并四万宁州军,共十万兵马,攻打楚国的太平镇,夺下太平镇之后从弥渡河上游渡河南下会战霍振林的大部人马。栗红依带一千神鹰军先一步潜入楚国,夺取弥渡河北岸重镇瓦塘渡。谢涛带一万渭州轻骑,取道秦州与黄天霸将军的五万秦州军会合,共六万兵马,从瓦塘渡过弥渡河,主攻楚国国都万年城。”
皇帝点了点头,又看向户部尚书姚道业,“姚爱卿,按照赵将军所说的十六万大军南征,国库中的银子能支应多久?”
姚道业本来还想下朝之后找幕僚商议,没想到皇帝当场便查他功课,他一时答不出,可也不能不回答,便含含糊糊道:“十六万兵马,府库里的钱粮…大概…应该可以支应大军一年的花费。”
谢涛跟徐疏聊过粮草的事,心中已经有了数,听了姚道业的话,他讥讽的一笑说道:“能支应一年呢?那我就放心了。我谢涛敢立下军令状,若是一年之内拿不下万年城,我愿削爵为民,永不复用。姚尚书你可敢立军令状,若是不能支应大军一年的粮草,便辞了这户部尚书,永不入朝为官?”
姚道业对国库的情况根本就不清楚,被谢涛这样挤兑,虽然气恼但也没有办法,只能讪笑着说:“侯爷您这是何必…”
谢涛打断他的话说到:“启奏陛下,臣前几日曾跟户部郎中徐疏议过粮草之事。十六万兵马出征,押运粮草辎重的民夫最少要十万,再加上守护粮道的人马,一共二十七八万人要吃饭。每日需要米粮至少五千石,按照每石三两银子,一日便是一万五千两,一个月便是四十五万两,再加上马匹的秣草,差不多五十万两。这还没算路上丢失折损的。现在国库里的银子只有不足四百万两,就算从各州县府库再调集一些,也很有限。这些钱粮还要留出一部分给驻防东线和北疆的将士。国库中可用的钱粮,最多能撑到夏季的税粮收上来。朝廷或可提高赋税,可百姓也要过日子,也得让他们活下去,逼狠了会激起民变,到时无论剿灭还是安抚都需要花钱。如此即便夏粮秋粮收上来也只能勉强支撑到年底。这还要祈求老天不要有大的灾荒,否则还要备出救灾的款项。”
皇帝听了谢涛的话,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谢涛长进了不少,如今也会算账了。”
“臣不敢居功,这都是徐元长告诉臣的。”
皇帝看了一眼徐禛说道:“徐爱卿养了一个好儿子啊。”
徐疏起身行礼道:“臣替犬子谢陛下夸赞。”
谢涛笑着说:“陛下,徐元长不但是徐相的儿子,也是您的半个儿子。”
我的亲亲压寨相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