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乾纲独断的为政风格,也使得不少敢于直言的朝臣因言获罪,主事萧仪因反对其迁都北京便被下狱而死,“侍读李时勉、侍讲罗汝敬俱下狱,御史郑维桓、何忠、罗通、徐瑢,给事中柯暹俱左官交址” [190] ,兵部尚书方宾因反对其北征劳民,迫于压力而自杀身亡 [192] ,对于忠于他的文臣如蹇义、杨士奇、黄淮、夏原吉等,也都曾经因忤逆其意,或遭人弹劾而被下狱。 [191]
任用宦官
尽管明成祖并行厂卫,广泛地使用特务刺事,出现了宦官作威作福、凌驾于大臣之上的现象,但由于明成祖威柄自操,刚果有为,特务们并未作恶太甚。例如永乐四年(1406)五月,一个宦官“以私财寓外人”,明成祖随即予以严惩,并敕各衙门卫士,宦官“出入之际,遵旧制严搜”。一个宦官私役工匠,明成祖遂命锦衣卫将这个宦官逮治。 [199]
但随着明成祖之后的明代统治者权威减弱,或懒怠国事,便对宦官集团日渐倚重。明太祖曾规定,宦官不得读书识字,自明宣宗时起,设内书堂隶属司礼监,“宣宗设内书堂,选小内侍,令大学士陈山教习之,遂为定制。用是多通文墨,晓古今,逞其智巧,逢君作奸。”为司礼监权力的提高提供了文化保障。 [168] 这种现象在明英宗朱祁镇在位的正统时期凸显出来,据正统以来的历史发展来看,先后出现了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在朝中弄权的局面, [168] 永乐时期,派宦官出任监军、镇守虽还属个别现象,但自从正统时期,已不再局限于监军、镇守,而是深入到地方生活的各个角落。如史载:“正统以后,则边方镇守、京营掌兵、经理仓场、提督营造、珠池、银矿、市舶、织造,无处无之。” [168] 明代曾几度出现宦官权倾朝野、持政弄权的政治局面。可以说,自朱棣任用宦官参政开始,加之后世君主对宦官的培养与放任政策,明代宦官势力的膨胀 ,乃至干政乱政,已成为必然趋势。 [168]
逝世地争议
明十三陵的长陵碑记及《明史》等均记载朱棣病逝于榆木川。对于榆木川的确切位置,有河北沽源县北说、多伦县西北蔡木山与克什克腾旗交界说、多伦县东南三道沟林场说、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南说等。从蒙元时期多伦诺尔的地理概念和朱棣逝后遗体运回京城的路线来看,榆木川当在多伦县西北。 [138]
明成祖朱棣死后葬于长陵。明长陵是北京十三陵之首陵,朱棣及皇后的合葬墓。始建于永乐七年(1409年)。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 [139]
《明史·本纪第五·明成祖一》 [140]
《明史·本纪第六·明成祖二》 [141]
《明史·本纪第七·明成祖三》 [142]
《明太宗实录》
夫君是山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