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收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吧,卖掉吧!我正在等着识货的人呢。”
【评析】
“待贾而沽”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孔子自称是“待贾者”,他一方面四处游说,以宣传礼治天下为己任,期待着各国统治者能够行他之道于天下;另一方面,他也随时准备把自己推上治国之位,依靠政权的力量去推行礼。因此,本章反映了孔子求仕的心理。
【原文】
9•14 子欲居九夷(1)。或曰:“陋(2),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注释】
(1)九夷:中国古代对于东方少数民族的通称。
(2)陋:鄙野,文化闭塞,不开化。
【译文】
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去位,就不闭塞落后了。”
【评析】
中国古代,中原地区的人把居住在东面的人们称为夷人,认为此地闭塞落后,当地人也愚昧不开化。孔子在回答某人的问题时说,只要有君子去这些地方住,传播文化知识,开化人们的愚蒙,那么这些地方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原文】
9•15 子曰:“吾自卫反鲁(1),然后乐正(2),雅颂(3)各得其所。”
【注释】
(1)自卫反鲁: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冬,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结束了14年游历不定的生活。
(2)乐正:调整乐曲的篇章。
(3)雅颂:这是《经》中两类不同的诗的名称。也是指雅乐、颂乐等乐曲名称。
【译文】
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到鲁国以后,乐才得到整理,雅乐和颂乐各有适当的安排。”
【原文】
9•16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在外事奉公卿,在家孝敬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尽力去办,不被酒所困,这些事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
【评析】
“出则事公卿”,是为国尽忠;“入则事父兄”,是为长辈尽孝。忠与孝是孔子特别强调的两个道德规范。它是对所有人的要求,而孔子本人就是这方面的身体力行者。在这里,孔子说自己已经基本上做到了这几点。
【原文】
9•17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必背文言文-d548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