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女要种田
超小超大

清宣宗:奕訢(6子)

太平天国之乱平定后,以同治帝名义发表的上谕对其功绩肯定道:恭亲王自授议政王,于今三载。东南兵事方殷,用人行政,徵兵筹饷,深资赞画,弼亮忠勤。 [18]

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曾在私下说:“我在上海曾见过恭邸小像,盖一轻俊少年耳,非尊彝重器,不足以镇压百僚。”曾国藩则说:两宫才地平常,见面无一要语;皇上冲默,亦无从测之;时局尽在军机恭邸、文、宝数人,权过人主。恭邸极聪明而晃荡不能立足;文伯川(文祥)正派而规模狭隘,亦不知求人自辅;宝佩衡(宝鋆)则不满人口。 [23]

梁溪坐观老人《清代野记》:光绪初,恭王奕訢当国,事无大小,皆谨守绳尺,无敢僭越。 [36]

奕訢死后,光绪帝在上谕中评价:王忠诚匡弼,悉协机宜,诸臣当以王为法。 [18]

赵尔巽主编《清史稿》:恭忠亲王继以起,绸缪宫府,定乱绥疆,罢不生怼,用不辞劳,有纯臣之度焉。 [18]

王揖唐《今传是楼诗话》:清同治间恭王长军机最久,畺吏中以左文襄最负时望……。 [27]

外国

在奕訢留守北京,与英、法、俄谈判后,西方人就开始对他产生兴趣。如同治四年(1866年)法国《环球画报》记者弗尔努瓦(H.Vernoy)便说奕訢“年富力强而且精明睿智”,并认为:“虽然年纪不大,恭亲王却已成了清朝立宪派的首脑。” [38] 苏格兰摄影家约翰·汤姆逊认为他“处事决断、态度开明,并且有着相当开放的思维,因而被公认为朝中改革派大臣的领袖”。 [54]

美国记者、作家杨约翰:恭亲王与我之前所见过的东方王子及政治家不同,他十分生动。这是一个机敏的男人,直觉敏锐,意志坚定。

奕訢死后,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则在其著作《中国在激变中》认为,恭亲王的逝世,令中国这架“错综复杂的政府机器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平衡轮”。曾在清海关税务司服务的美国作家马士提到:一般人认为如果恭亲王不死,可能会挽救国家很多的不幸。 [17]

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后,《泰晤士报》驻华记者濮兰德认为“恭亲王的死是一件严重的事……如果他还活着,或许不会有义和团乱事”。 [17]

美国驻华外交官何天爵说:恭亲王是精通东方外交艺术的老手。他总是将外交对手放在假定的情境中去认真研究,而不是放在具体的问题上。他既高傲又谦和,既粗鲁又文雅,坦率而有节制,有时办事迅速有时拖拉磨蹭,显得既有心计又脾气暴躁——所有这些特点都根据他的需要,按照角色的变化随时转换使用。他成功的最大秘诀在于他能够事先判断出需要妥协的时机。他不断转换面具并不说明他是个优柔寡断之徒。隐藏在众多面具之后的恭亲王在认真琢磨着对手,判断对方的意图政策,再决定自己的对策。在最后时刻来临之前,他丝毫没有妥协投降的迹象,显得积极对付,毫不屈服。正当他的对手集中全力要发动最后一击的时候,对手会发现恭亲王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满脸微笑的谦卑的伙伴。 作为所谓的“防御外交政策”——中国迄今为止只有这一政策——的领导者,恭亲王显得出类拔萃。帝国中还没有人像恭亲王那样明白帝国可能的未来和帝国自身的弱点。帝国活着的人中还没有人像恭亲王那样富有经验,担当重任……实际上,在他的整个政治生涯中,恭亲王是政府政策制订的主心骨,也是执行这些政策的精明强干的政治家与外交家。

宫女要种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师尊,请受徒儿一掰 连载中
师尊,请受徒儿一掰
爱吃肉的羊崽
墨徽:师尊,我错了,求你……回来,好吗……玄清仙尊:徒儿,这是为师能为你做的最后一件事……墨徽从噩梦中惊醒,他不止一次的梦到这个场景,看着四......
0.1万字4个月前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日常生活 连载中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日常生活
小颜Yannis
爱看历史喵的小伙伴们看这里!!!(正在停更)
4.9万字4个月前
千古玦尘之神明降世 连载中
千古玦尘之神明降世
怀莹~13292330220
0.3万字4个月前
盛世凰医 连载中
盛世凰医
容卿玦
“等着我,我去给你买点吃的呐~”她微笑的看着他,伸手摸了摸他的头。“我……我怕。”斟酒独酌,棋盘如故,等的你,却不知归路。她素问一朝复生,成......
1.6万字4个月前
城央之重生 连载中
城央之重生
章鱼丸2
阳上古城最负盛名的镖局千金和浪荡四王爷。她的手覆在他的左胸,滚烫的心跳在掌心搏动,江卿朦胧的开口:昨夜我梦到你,离我而去,醒来这里隐隐作痛,......
10.3万字4个月前
我竟是绝世修仙女 连载中
我竟是绝世修仙女
银月之辉
吾有上古朱雀血脉却是废铁,不行吾不甘心,我定要逆天改命
2.0万字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