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成员
人物介绍
基本信息
因丹朱居住于唐国刘地(制陶淘泥的地方),斧刀治水,禹封刘侯才得刘姓,源明即刘氏开姓太始祖,住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太始祖夫妇生卒不详,合葬于河南省范县辛庄乡丹朱村。夫妇原住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后迁河南省范县辛庄乡开基立业。[1]
上古部族联盟首领帝尧陶唐氏长子源明公,因封于(今河北定州唐县),以国为氏,称刘氏,因帝尧姓祁,统称祁姓刘氏,刘源明是祁姓刘氏开姓鼻祖第一世大始祖。
源明公最初受封于浮山(今山西浮山);曾接受虞舜禅让而称帝(帝丹朱),旋复位于舜;后谪受于丹水(今河南淅川),最后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姓刘氏。史称刘氏正宗,此为祁姓刘氏。尧陶衰后有夏朝右丞相、代行豕韦国君刘累,刘累过后有周朝上大夫、杜国国君杜伯,杜伯之后有晋国正卿士会。
源明公,乃刘姓始祖,刘、唐、杜、士、隋、范、祁七支祁姓姓氏的共祖。死后葬于河南范县辛庄乡丹朱村。
族谱记录
源明公姓伊祁、名源明,号丹朱。
妣古氏、巫氏,生一子永河。
二世永河,妣密氏,子二:济安、济乐。
三世济乐,妣甘氏、姚氏,子一:岁纪。
四世岁纪,妣藜氏、陆氏,子三:正成、正定、正坤。
五世正坤,妣妫氏,子一:长历。
六世长历,妣翟氏、有熊氏,子三:德仁、德尧、德科。
七世德尧,妣薛氏,吉氏,子二:仁宏、仁发。
八世仁宏,妣高阳氏、孟氏,子四:廷光、廷坤、廷绅、廷玖、廷贵。
九世廷光,妣姒氏、雍氏,子一:爵南。
十世爵南,妣尚氏,子二:行矩、行清。
十一世行矩,妣慕容氏、晏氏,子三:复盛、复旺、复松。
十二世复旺,妣蒙氏、易氏,子四:茂光、茂清、茂华、茂文。
十三世茂清,妣史皇、丁氏,子一:孔阳。
十四世孔阳,妣巢氏,子三:日盛、日永、日贵。
十五世日永,妣西梁氏,子二:淂荣、淂康。
十六世淂荣,妣逢氏,子一:钜义。
十七世钜义,妣吉氏、姜氏,子三:刘累、刘宗、刘祖。
十八世刘累,妣吉、姒氏,生九子:大益、万益、永益、洪益、正益、宗益、顺益、昌益、伯益,享寿107岁。
家族成员
父亲尧
尧帝,姓伊祁,名放勋,古唐国(今山西临汾尧都区)人,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帝喾之子,母为陈锋氏,“五帝”之一。十三岁辅佐兄长帝挚,封于陶地。十五岁改封于唐地,号为陶唐氏。十八岁,尧代挚为天子,都于蒲阪。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尧从兄长帝挚那里继承帝位,并开创了“禅让制”的先河。他命羲和测定推求历法,制定四时成岁,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测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帝尧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得到人民的广泛爱戴。被后世儒家奉为圣明君主的典型。
华夏历史与神话记录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