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帝王世纪》记载:“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日附宝。”
《封禅书》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龙,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帝之弓,百姓仰望。帝既上,乃抱其弓与龙髯而号。故后世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孝经钩命决》记载:“附宝出,降大灵,生帝轩。”(附宝,帝轩母也。电黄精轩辕气也。轩,黄帝名。附或作付也。)
《尚书中候》记载:“帝轩提像,配永循机,(轩,轩辕黄帝名。永,长也。循,顺也。黄帝轩辕观摄提之象,配而行之,以长为顺,升机为政。)天地休通,五行期化,(休,美也。天地美气相通行,应四时之期而变化。)河龙图出,(龙衔图而出也。)洛龟书成,(龟负书而出。威,则也。)赤文像字,以授轩辕。”
《韩诗外传》记载:黄帝召天老而问:"凤像何如?"天老曰:"夫凤像鸿前而麟后,蛇头而鱼尾,龙文而鸡身,燕颔而鸡啄。"黄帝乃斋于中宫,凤蔽日而至。黄帝降于东阶,西面再拜稽首。皇天降祉,敢不承命。凤乃止帝东园。
《大戴礼记》记载:宰我问於孔子曰:"昔者予问诸荣君,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人也,抑非人耶?何以至於三百年?"孔子曰:"黄帝,少典之子也,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教熊、罴、貔、貅、豹、虎以与赤帝大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行其志。黄帝斧佛,衣大带斧裳,乘龙驾云,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财物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得其神百年,亡而民得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宰予对黄帝的身份表示了怀疑。
《诗含神雾》记载:大电绕枢照郊野,感附宝,生黄帝。
《论衡》记载:谥法:靖民则法曰皇,德象天地曰帝。皇帝者,安民之谥,非得道之称也。
《淮南子》记载:颛顼之法,妇人不避男子於路者,祅之於四达之衢。(祅,音弗。除其不祥。)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东方木也,其帝太嗥,其佐句芒,执归而治春;……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祝融),执衡而牿夏;……中央土也,其帝黄帝;……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禺疆),执权而治冬。”
《焦氏易林》记载:“黄帝,有熊国少典之子。”;“黄帝所生,伏羲之宇。兵刃不至,利以居止。”
华夏历史与神话记录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