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时代
初度
是指生日之时。出自《离骚》:皇揽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后也也称生日为“初度”,出自《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
汤饼之期
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刘禹锡《送张盥诗》:“尔生始悬弧,我作座上宾。引箸举汤饼,祝词生麒麟。
襁褓、 赤子
襁褓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而赤子则是出自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这两者都是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牙牙
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子开始学话。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啐耳。”周醉,指婴儿周岁。所以牙牙也可代指小孩儿1周岁。
孩提
指两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1提孩巧相如”句。
幼年时分
髫[tiao二声]
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我们初中阶段学过的《桃花源记》中就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垂髫通常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龀[chen四声]
《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
始龀、童龀就通常指孩子换牙,也就是七八岁的年纪。我们初中学过的《愚公移山》中就提到过: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总角
总角,8到13岁的少年称为总角, 语出《诗经》,《卫风。 氓》有“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的描述。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总角之交,就是指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孺子
指儿童。《孟子●离娄上》:“有孺 子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也用作老人对年轻后生的称呼。《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 还,日: '孺子可教矣。”
外傅之年
古代贵族子弟到一定年龄出外就 学,所从之师称外傅。《礼记. 内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学书记。”郑玄注:“外傅,教学之师也。”所以外傅之年是指孩子外出求学的年纪,也就是10岁。
少年男女
古代称谓很多时候还有男女之分,到了青春年少时分,男孩和女孩的称谓也会有所不同。
舞勺之年
指男子13岁。古代13岁的男孩学习的一种文舞,即舞勺。
束发
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舞象之年
古代男子15岁到20岁时期的称谓。‘舞象”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出自《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
弱冠之年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豆蔻年华
是指十三岁的女子。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碧玉年华
女子十六岁,称碧玉年华。出自,唐代李群玉《醉后赠冯姬》诗:“桂影浅拂梁家熏,瓜字初分碧玉年。”
写作素材记事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