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目可瞻马
眼睛只能看到远处的马。比喻见大不见小。
《荀子.非相》:“且徐偃王之状,目可瞻马;仲尼之状,面如蒙俱。”
77.牧豕听经
一面放猪,一面听讲。比喻求学努力。
《后汉书.承宫传》:“少孤,年八岁为人牧豕。乡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息庐下,乐其业,因就听经,遂请留门下,为诸生拾薪。”
78.目断鳞鸿
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元无名氏《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妆台目断鳞鸿信,山隐隐水粼粼,方知人远天涯近。”
79.木石鹿豕
豕:猪。形容无知无识。
宋:朱熹《康塘三瑞堂记》:“城北十里余许,有名康塘者,山川佳胜,木石鹿豕,可纵居游,诚高蹈之墟、君子之居也。”
80.木梗之患
比喻客死他乡,不得复归故里。
汉刘向《说苑.正谏》:“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
81.木干鸟栖
指鸟栖树上,至树干枯也不离去。比喻行事坚定不移。
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外篇》:“身不敢饮食,拥辕执轺,木干鸟栖,袒肉暴骸。”
82.木本之谊
指宗族情谊.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一回:“并将近日桂兰乳讳,各命学名开示,庶异日不致互异。木本之谊,情切,情切。”
83.贸首之仇
贸首:要得到对方的头颅。指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战国策楚策二》:“甘茂与樗里疾,贸首之仇也。”
84.墨丈寻常
古代重量单位,1墨=5尺,1丈=2墨; 1寻=8尺,1常=2寻。比喻不太长的距离。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周语下》:“不过墨丈寻常之间。”
85.木雁之间
木雁:比喻有才与无才。指有才与无才之间。比喻才能或学问处于中间水平,能保全自己,远避祸害。
《庄子山木》弟子问庄子:“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 材死,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86.莫之与京
莫:没有什么,没有谁。京:大,高。大得没有什么可与之相比。形容首屈一指,无与伦比。亦作“大莫与京"。
87.墨突不黔
原指墨翟东奔西走,每至一地,烟囱尚未熏黑,又到别处去了。后用其事为典。形容事情繁忙,犹言席不暇暖。
东汉班固《答宾戏》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88.冥漠之都
释义一:指天庭或地府。
释义二:比喻最高境界。亦称“冥漠之乡”。
前蜀杜光庭《马尚书南斗醮词》:“洗心依冥漠之都,潜希忏罪;稽首仰鸿蒙之境,冀涤前非。”
89.磨而不磷
磨了以后不变薄。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
《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90.丹漆随梦
指追随前哲.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齿在逾立,则尝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
91.华颠老子
华:花白;颠:头顶。指头发花白的老;人。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八回:“最难得的,仍是原班,不弱一个,不过绿鬓少年,都换了华颠老子了。”
92.不失圭撮
圭撮:容量词,六栗为一圭,十圭为一撮。形容数量准确。
东汉班固《汉书律历志上》:“量多少者不失圭撮。”
93.感篆五中
篆:铭刻;五中:内心。形容使人内心深受感动.
写作素材记事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