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丈室内,黛玉对龙晟说道:“皇上,有些话黛玉本不该说,但是又不得不言明,黛玉这两天想了想,这一次疫情的发生,下面那些官员都不知道在做些什么,皇上你需好好查查,否则要出大事的。”
龙晟点了点头,目光冷峻道:“若不是水溶将此事报予朕,朕还不知情呢,玉儿妹妹放心,朕一定严查不待。”
黛玉想了想,又说道:“皇上,黛玉还有一事相求。”
龙晟道:“玉儿妹妹尽管道来,你为国家社稷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朕当一律准了。”
黛玉娓娓道来:“如今天下平静,皇上理国有方,百姓倒也安居乐业,不用再受战乱等人祸的祸害,只是这天灾却是防不胜防,这次疫情便是一个深刻的教训。且不说这应急处置不得法,单就百姓缺医少药之事,亦十足令人头痛。特别是一些穷苦百姓,得了病却无法得到有效的医治,只能无奈地等死,令人扼腕叹息。”
龙晟听着黛玉这番话,心里触动非常大,颔首道:“玉儿妹妹说得在理,朕自登基以来,深知水舟之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亦是立志做一个令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的皇帝,为此在处置国事之时,均力免举兵战乱的发生,殃及无辜百姓,只是这灾疫,朕却是百思不得其解啊。”
黛玉道:“皇上如此仍天下之福,玉儿倒是有个主意,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龙晟欣喜地问道:“玉儿有何良方?速速讲来。”
且说黛玉在广济寺内巡查之时,偶遇了微服私访的皇帝龙晟。龙晟十分感激黛玉在这场疫情中的所作所为,而黛玉经历了这几天的疫情,看到贫苦的百姓病无所医,不免万分心痛。自幼饱读诗书的黛玉,自然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理,虽出身富贵之家,如今亦是万人艳羡的北静亲王妃,但是黛玉心中常怀恻隐之心,常念百姓之苦,常思济世之策。是以这次疫情黛玉才如此坚定地站了出来,不辞劳苦,不惧费力,以济世之心肠,济助百姓共度时艰。
但黛玉也清醒的知道,量她一人之力,在防不胜防的天灾面前,是显得那么眇小。这次是她及早获悉了疫情而采取行动,可是下次呢,如果她不知道了,而又没人站出来帮助那些孤苦的百姓,不知道他们还要遭受多少苦难。是以,黛玉经过深思熟虑,便想到要促成皇帝龙晟完成这一惠及天下苍生之举。
这一举措是什么呢,见龙晟似有所动,黛玉便将她的想法说了出来。
黛玉对龙晟说道:“自古以来天灾难测,瘟疫的出现,往往让人措手不及。这次疫情,暴露出朝庭防备不足,应对不及时,是以疫情发生后,蔓延得相当的迅速,若是听任之,则民不聊生,民不聊生,必思策反,果真如此,则天下大乱,皇上万不可掉以轻心!”
龙晟听了黛玉的话,不觉深以为然。龙晟自继位登基之后,胸怀大志,对国事自是尽心尽力,改革新法,屏弃陋规,举贤用能,扶忠弃逆,朝庭面貌为之一新,百姓安居乐业,对龙晟亦深为爱戴。但不想却出了这事,黛玉一席话如提壶贯顶,龙晟连忙向黛玉请教应对之策。
黛玉双目炯炯有神,语气坚定地说道:“皇上可在各地设立国医馆,救民于水火之中。”
“国医馆?”龙晟好奇地问道。
黛玉接着说道:“不错,国医馆,每年从各地大夫经考试后挑先,优秀者进入国医馆,享朝庭俸禄,负责免费为贫苦百姓医治。朝庭每年拨出库银,储备药材,已备不测。百姓有了这个保障,自然安居乐业,商贸发展,国将昌盛。”
这一席话听得龙晟龙颜大悦,欣然对黛玉说道:“玉儿妹妹放心,待这个疫情过去,朕定当按玉儿所说之法,设立国医馆,惠及百姓,普济苍生,强国壮民。”
红楼梦之水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