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嬷嬷慢条斯理的说:“你那水性杨花的嫂嫂和别的男人勾搭上了,算计了你家的家产,如今你母亲身无分文,只能流落在街头到处行乞呢。你说惨不惨呢,哈哈……”
“什么?”宝钗大惊,“你胡说,我不信!”
陈嬷嬷白了她一眼道:“我哄你做什么?你若不信,自己去问问厨房那些常出去买菜的厨娘。她们可是经常遇到你那要饭的母亲,你快去巴结他们,说不定能让他们遇到你母亲能多施舍一些,好不叫你母亲饿死街头。”
宝钗听了这话,再也顾不上许多,忙跌跌撞撞的跑向厨房。从那些厨娘的口中,宝钗进一步证实了陈嬷嬷的话。她整个人傻了,怎么会这样子呢?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薛家会遇到这样的事?
宝钗跑到了柴房里,失声痛苦。她撕咬着柴房里的枯叶,眼里尽是怨恨,这一刻,她心中已经装满了深深的恨意,恨那些害自己和薛家落得这般境地的所有人,恨夏金桂,恨和夏金桂勾搭上的男人,恨南安王,恨南安王妃,恨林黛玉,恨贾家的人。就是这些人薛家才会落得今日的下场。
宝钗眼露凶光,我会好好的活着,这一辈子我会找尽一切的法子报仇的。你们等着!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转眼已是九月初九重阳节。人们在这一天里,除了相约登高远眺,观尝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之外,少不得要到天后宫等寺届进香求赐,免灾避祸。因此这一天,京城天后宫里也是人来人往,香火异常的旺盛。
在天后宫的正殿门口,人流穿梭,繁忙而热闹,一个气质如兰,容貌超凡脱俗的带发修行的尼姑,在穿流的人群中显得格外的引人注目。这个人便是妙玉。
重阳之日来天后宫进香,是师父留下来的规矩。师父健在之时,妙玉曾跟随师父年年来天后宫祭拜。妙玉不解之时,也曾问过师父原因,据师父所讲,相传九九重阳节这一天,妖魔瘟疫均在这一日从沉睡中醒来,人们为了祈求平安,化解灾祸,便需祈求天后诸神前来镇压妖邪,方能保一方太平。是以妙玉虽性格不喜欢热闹嘈杂,但师命难为,每年的重阳佳节,也得亲自到天后宫进香祭拜,祈福平安。
且说妙玉祭拜完毕,从天后宫正殿走了出来,九月的阳光暖暖的,却仍有些剌眼,妙玉刚从殿内走出来,被阳光照得有些睁不开眼,不想这时却一下子和人撞了个满怀。妙玉赶紧滴溜溜地转了一个身,轻轻地扶住天后宫正殿的门框,这才不至于摔倒,定睛一看,却是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已摔得四脚朝天,想是顾着奔跑玩耍,只顾自的跑来跑去,却不小心撞到了妙玉。
妙玉见是小孩,赶紧过去将他扶起来,仔细打量了一下,见他并不大碍,便轻轻问道:“你撞疼了吗。”小孩站了起来,拍了拍屁股,摇了摇头,说了声:“姐姐对不起,我没事。”便又跑开了。妙玉看着那跑开的小孩,摇摇头笑了笑,被向天后宫门外走去。
不想这一幕却落入了忠顺王府长史官公孙秋的眼里。今儿公孙秋恰好也来天后宫,一见妙玉面容清秀,早早的注意到,便心生邪念,便一路尾随。公孙秋见那妙玉转身要离开,正想跟着上去,不想殿门前刚才妙玉和孩子撞在一起的地方,地板上一样亮晶晶的东西引起了他的注意,公孙秋赶紧走过去,弯腰捡了起来,却是一块玉佩,公孙秋拿起仔细一看,不禁大吃一惊,没想到这玉佩上竟然赫然刻着一个“沂”字。
这块玉佩公孙秋岂能不认得的,他曾见过忠顺王爷也有这样一块,只不过玉佩上刻着却是“浙”字。他曾听忠顺王讲过,这个玉佩非比寻常,这玉佩是圣祖所赐,非一般凡品。
公孙秋手握着这块玉佩,一双三角眼在人群之中搜寻着妙玉的身影,妙玉打扮本来与众不同,不一会儿,公孙秋便在人群中找到了妙玉,眼见着妙玉离开了天后宫,公孙秋便尾随跟了上去。
红楼梦之水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