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十八年,顺治帝福临于养心殿病逝,后下葬皇陵帝寝,独身而居,并未同先皇后乃至后妃合葬。
清,顺治十九年,国不可一日无君,遂,众大臣联名上书皇太后。
皇太后留中不发,而后,众大臣又上书三次,皇太后为使民心安定,推举年仅八岁的皇阿哥爱新觉罗·玄烨登基为帝。
顺治十九年初,皇太后垂帘听政,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辅佐年仅八岁的幼帝。初八日,遣官颁行遗诏于全国。初九日,爱新觉罗·玄烨即皇帝位;年号:康熙,史称康熙帝。
二月初,天下大定,特大赦天下,三月初,幼帝下旨,为顺治帝上尊谥“章皇帝”,庙号“世祖”。
康熙元年,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居永寿宫,尊皇后为仁宪皇太后,居慈宁宫,尊生母为慈和太后,居永安宫。
康熙二年,慈和太后病逝于永安宫,帝大恸,曾在慈和太后灵柩前晕厥数次。
三月,康熙为慈和太后上尊谥“孝康熙慈和庄懿恭惠崇天育圣章皇后”,史称孝康章皇后。下葬皇陵,入宗室庙堂,却并未与先帝福临合葬,无人得知原因。
康熙四年,康熙为母守孝两年,世人皆动容,后,尊太皇太后懿旨,聘辅臣索尼孙女、内大臣噶布喇之女赫舍里氏为皇后,行纳采礼。
九月,册立辅臣索尼之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
康熙五年,辅臣鳌拜与苏克萨哈因换地相争被降位,自此鳌拜专权。
三月,辅臣索尼请皇帝亲政,留中未发。
十一月,辅臣鳌拜以改拨圈地,诬告大学士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连等罪,逮捕下狱。而辅臣中的索尼年老,遏必隆软弱,苏克萨哈望浅,俱不能抗拒鳌拜。
十二月,鳌拜矫旨杀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连。
康熙六年,为制衡鳌拜专权,康熙特下旨封先帝第二子皇兄福全为裕亲王,并加封索尼为一等公。
七月,康熙帝亲政,御太和殿受贺,加恩中外,大赦。始御乾清宫听政,命武职官一体引见。后鳌拜杀苏克萨哈及其子,未上报天听,反而狂妄自大,藐视皇权,康熙隐忍不发,赐遏必隆、鳌拜加一等公。
九月,康亲王杰书议苏克萨哈罪,上达天听,留中不发。
康熙七年,鳌拜、遏必隆加封为太师。
康熙八年,鳌拜结党营私,势力逐渐庞大。
五月,康熙召见鳌拜,侍卫以扑击之戏抓捕之。自此,设善扑营,以近臣领之。后,王公大臣议鳌拜三十大罪,当诛族。康熙帝诏令以其屡立战功,免死拘禁, 世人皆道,当今仁慈。
其党班布尔善等伏诛。夺遏必隆太师、一等公。诏永停圈地,今年已圈者给还。
六月,诏宗人有罪,不忍开除宗籍,自顺治十九年以来被削宗籍者,由宗人府详察以闻。
七月,诏复被鳌拜诬罪的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连原官,并予谥。
十一月,太和殿、乾清宫成,上御太和殿受贺,入居乾清宫。
康熙九年,十月初,康熙颁《圣谕》十六条。改内三院为内阁,复设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大学士。谕礼部举行经筵。
康熙十二年,三藩之乱渐显,帝欲撤藩,太皇太后阻之,然帝心明朗坚定,后流言四起,众臣亦跪于乾清宫正门前,欲让帝收回旨意,帝不允。
三月,平南王尚可喜请老,许之,以其子之信嗣封镇粤,不许,令其撤藩还驻辽东。
十一月,吴三桂叛乱,后伏诛,殃及后裔子孙。
康熙十三年,五月,皇后赫舍里因难产逝于坤宁宫,康熙帝为此辍朝五日。
十二月,康熙欲御驾亲征平叛三藩之乱,太皇太后不允,众臣亦极力劝阻。
康熙十四年末,赫舍里皇后之子胤礽,尚在襁褓,为稳定民心,特立为太子,遣官告祭天地太庙社稷,颁诏中外,加恩肆赦。
清朝之落染天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