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席上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热闹,自然也包括陶少川这原本空空荡荡的一桌。
陶少川正与梁白泉热烈讨论山上的所见所闻,眼神一瞥,看见了一位穿着淡灰色衣服的青年男子正慢悠悠地往这边走来。
灰衣男子手上把玩着一把箫,竹制的,九个孔,底下有一个叶型挂坠。旁边跟着一个穿着藏青色衣服的男子,携带着一个同色的鼓鼓囊囊的布包,应该是洗过很多回,有些掉色。
喜欢吹箫的挺少,梁白泉不止一次跟陶少川抱怨过,因此当陶少川哪怕看见一个好像不喜欢但随身带着箫的人,很难不在意。
梁白泉也是,惊喜的目光直到两人坐到桌子对面才转为戒备。周围还有空席位,这两人静静观察一番后就直直往自己这边走来,让人不心生怀疑都难。
徐建融:小兄弟不要这么嘛,我们可没有恶意。
藏青色男子坐下后,一边整理着布包打算放到自己腿上,一边开口说道。
陶少川:哪个坏人不会说自己是好人呢,您说呢?
徐建融:好吧,我必须承认你说的有道理。
看起来是被迫,但灰衣男子并没有随意放置那箫,而是规矩地从怀里掏出一块布,熟练地连同坠子一起包裹住箫,然后斜着立放在了左脚边上,圈在了怀里。
徐建融:他就这样子,你们别在意。自我介绍一下,鄙人徐建融,这是守中。我们是景阳本地的乐官,此次是受邀来参与宴席的。
新南面掌管后,在各地设置了乐官,几年一轮换,明面是收集民间乐谱,暗地里也观察各方动向。有时会派出各家子弟去当临时乐官,毕竟不接触泥土的人对粮食没有发言权。
秦守中也是,作为宰相秦渊公的“螟蛉”,此次便是渊公请求让他去体验的。
梁白泉:这位守中公子也是?
乐官需要与上上下下打交道,说话方式,哪怕是打扮配饰,都应该低调圆融,才能较好地融入。带着箫到处走,未免显眼。
秦守中:怎么,我就不像了?
陶少川:……
梁白泉:……
陶少川与梁白泉默默对望了一眼,又一起转头看向徐建融。
徐建融:公子好眼力,守中是他家中父亲让来见习的,与我家是世交,因此让我看顾着,好歹有一技谋生不是。
徐建融接收到两人的目光,心里暗叹一声,说出了之前想好的解释。当然,也不算懵人,起码世交是对的。
梁白泉:多有得罪,望两位不要介意。
梁白泉笑着朝两人拱了拱手,气氛归于平和。
秦守中:我们坐这,也是因为看你们不像是本地的,想来也有故事,所以才过来的。啊,没故事的话,交流几句增长见识也不错。
徐建融:乐官嘛,各地风俗大家也略有耳闻,并不新鲜,但若有外地人的参与,算是画龙点睛,自然耳目一新,能受赏识。
怪官方的,陶少川暗自想着。
徐建融解释道,自然更深一层他没有说。不和大多起源于几块地方,自然而然地会有人员不正常的流动,看见新面孔过去确认也是职业习惯。融洽的话最好,一面之缘的新朋友,也是点缀;若不和,那便需要开工了。
此时,一位村民快步走来,朝着徐建融恭敬地问好。
路人:景阳乙村民:这位可是徐乐官?
徐建融:在下正是,旁边这位是和我一起来的秦乐官。请问……
路人:景阳乙村民:两位乐官光临,我们村长自然是要见见的。目前景阳六位村长都已经到了,正在屋子里等您。
徐建融:真是麻烦了。早闻村长美名,很早就想来拜访了。
人生记录:小吏陶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