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周刊
超小超大

2007年法国哲学家“存在与虚无” (3-2)

本书的前三部分是要解决现象学本体论的基本观点问题:萨特确定了存在的范畴,确定了自为的存在的结构与特性及其存在规律。在这个基础上,后面两部分主要探讨自为的存在与其他的自为的存在、与自在即与处境的具体关系,从而论证了人的自由,并且最终以现象学的“存在精神分析”的方法描述了自由的伦理意义,这也是“现象学本体论”的落脚点。

本书出版于1943年,此书的出版宣告了作为哲学家的萨特的诞生,他开始运用自己独立的思想观点和哲学词语述说他对世界的理解。全书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虚无问题;第二部分论述自为的存在;第三部分论述为他人;第四部分论述拥有、作为和存在。

小白菜:这部著作的确具有独特价值,它是自黑格尔以来新的精神现象学。

小白菜:萨特终于找到了解决自己根本难题的哲学,那不是任何一种现成的哲学思想,而是他自己经过十年探索得出来的。

小白菜:他的哲学主要思想来源,从传统来讲

小白菜:一个是胡塞尔的现象学,一个是笛卡尔的理性哲学。

小白菜:而更多的是他自己对生活的体验,特别是关于自由和偶然性的思想

小白菜:也关涉到他同n人的关系、爱情等……他把这一切都揉和在一起,以一种哲学体系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这一部分中,萨特以他的现象学的意识论去进行本体论的探索。意识在这种探索中发现了否定的基础,这个基础标志着否定特点的所有虚无化的基础。萨特首先对存在进行质疑。对存在的提问提供一个否定回答的可能。问题就变成了架在两个非存在之间的桥梁:对人是知的非存在,对“自在的存在”则是非存在的可能性。因为提问者并不知道回答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这样的提问说明我们是被虚无包围着,实际上是非存在在制约着我们。当然,在“自在的存在’中并不包含着否定,但只要和意识发生关系,比如意识对它提出问题,那就确立了一个否定的也就是非存在的基础。而虚无就是提问的最初的条件,为了提问,就必须有否定的可能,能够说“不”的必要条件就是:非存在永远在我们之中和我们之外出现,就是虚无纠缠着存在。

萨特在对黑格尔和海德格尔的虚无思想进行考察和批评之后,阐述了自己的有关虚无起源的观点:为了有提问,必须有否定的可能性。为了在世界上有否定,为了能对存在提问题,就应该以某种方式规定虚无。虚无,这种存在具有一种性质,能使虚无虚无化,能用它的存在承担虚无,并以自己生存不断支撑虚无,通过这种存在,虚无本身的性质决定它并不存在,它是“被存在”(第52页),它不可能自我虚无化,必须要有一种存在(不可能是自在的存在到事物中。就是说虚无由之来到世界上的存在应该在其存在中使虚无虚无化。而这种存在也就是它自己的虚无。这种要求通过虚无化(对自身和世界)去追求存在(自在的存在)的存在的脱离,就是人的过程。人就是使虚无出现在世界上的存在。这也说明,人的实在不是要消灭“自在的存在”,而是要改变他与存在的关系。对人的实在而言,把一个对象置于存在之外,就是让自己置于这个存在物的圈子之外,这时,人的实在就逃离了这个存在物,在能及范围之外,他就不能在自身上面活动,而是通过虚无而逃离。这里,就是萨特的自由的最初起点:“人的实在分泌出一种使自己独立出来的虚无,对于这种可能性,笛卡尔继斯多葛派之后,把它称作自由。”(第55页)自由其实就是虚无的虚无化所需的必要条件。

萨特由此发现,意识其实就是对虚无化的意识,意识的永恒样式就是意识。而自由是意识的存在,那意识就是对自由的意识。虚无把意识和动机分离开,意味着虚无把人和他的本质隔开了。人总是把过去(本质)留在后面,意识的活动不断地流动去建立本质,本质不是依据和靠山,而是成为了要求,就是不得不作为的要求。

生活周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因爱熟知 连载中
因爱熟知
需要光的她
写了女主安宁和男主厉寒都有着悲伤的经历,在安宁21岁大学刚毕业(别人不知道的还有她是网络知名画家)厉寒25岁厉氏总裁时她们在街边休息椅上相识......
3.0万字1年前
落花成双 连载中
落花成双
鑫花
女主是周菱和林舟,希望你们能喜欢,你们支持,这是我第一次写作品,虽然可能写的不好,你们也可以稍微的说一说。谢谢了
0.4万字1年前
大嫁风尚之甜甜的婚后生活 连载中
大嫁风尚之甜甜的婚后生活
崔依婷
1.2万字1年前
全世界都知道,我喜欢你 连载中
全世界都知道,我喜欢你
芯田
继《直到遇见了你,我只喜欢你》后的婚后生活剧情纯属虚构,希望大家喜欢不喜勿喷谢谢
2.0万字1年前
由己由心 连载中
由己由心
易旺水
萧由心,你要自己活
2.5万字1年前
耀星之曙 连载中
耀星之曙
Demon_is_one
希望你们能喜欢,自己的小脑洞,双向救赎,填补对方缺失的爱。
3.6万字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