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基层供销社进入改革阶段。
长期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都一直离不开供销社。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里,供销社简直就像魔术大师手里的百宝箱,要什么有什么。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逐步取消了商品统购统销政策,个体经营者如雨后春笋地出现,渗透到县、乡、村,人们购买商品再也不用凭计划、凭票证了,再也不只认“供销社”一个门了,随着超市、便利店等新兴商业形态的出现,老供销社也开始思考转型之路。
按照中央和省市的政策,基层供销社实施大裁员。
到85年,张金金所在的百货大楼几乎全部裁员,除了管理人员,所有职工整体下岗。下岗后,每位员工一次性领取两万元生活及再就业补助资金。
大楼采取面向全国招标方式,被浙江一商家长期租赁。以前的老员工愿意留下的则返聘继续工作,待遇根据效益情况上下浮动。大楼有不少上了年纪的大妈留下来了,因为再就业对她们来说确实是一道不小的坎。那些年轻的,因为关得太久了,都想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合适就另行想办法。
“我想去深圳。”
“我要去北京。”
……
一个个磨拳擦掌,为未来做打算。
张金金下岗后不愿意留下,照她的话说,不想受私人老板管制,给“资本家”卖力。
李国明尊重她的选择,接下来做什么,两口子商量了好几天。
张金金说:“国明,我想去卖衣服,你觉得可以不?那不是补贴了两万块吗?我们在这外面找个小门市,上成都去批发衣裳回来卖,再咋个也比给人家卖力强啊。你说呢?”
李国明说:“那钱是你要留着买保险的,你拿去做生意,万一弄倒了咋个整。”“我觉得你不如去上班,不在百货大楼可以去其他地方呀。”
“哪儿要我嘛?我又没啥文化。我觉得还是自己做生意好,不受人管制,自由自在地多安逸呀?”张金金想到的事就打算去闯闯。
小明马上两岁了,外婆熊桂花每天带着他买菜做饭,里里外外收拾,一天也累的够呛。
听女儿说卖服装,她也怕把那钱败光了。“不要乱花钱,人家国明说的也对,他会想办法让你去上班的,城建局那么多地方,随便可以给你安排一下,你愁啥呢?”她劝说女儿。
“不干,我自己做生意,自己当老板多安逸呀。再咋个也比上班强。上班拿一两百块钱,有啥意思哟。”张金金胸有成竹的说。
“管得你的哟,你想卖啥子衣裳嘛?”
“我想卖小娃儿的衣服。”
城关镇除了供销社两个商场在卖衣服,这两年也有两个敢为天下先的人摆摊卖起了服装。李国明也就是方虹的高中同学陈建强就在书院街摆摊卖中老年服装,生意好。
“要卖就卖嘛,先不忙租门市,摆摊搞一下,来钱就租门市。”程花容对女儿说。
“妈也,啥东西一步到位好点,摆摊麻烦。这小明两岁了,看到就读幼儿园了,把爸爸喊出来,屋头还有二爸照看一下。”
“要不得,你老汉养了猪养了鱼,我还想回乡坝头去呢,你还要把他喊出来。安逸得很呢。”
“妈,自己做生意来钱,你们不出来帮我,国明又在上班,我咋个整?”
两母女扯了半天,张金金打算去找好门市,上成都荷花池市场去进货回来开干。
楠木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