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演说家》里,刘媛媛的一段话曾让无数人深思:“从小到大,我们都在听着别人的声音给自己的人生画格子,左边的这条线是‘要学业有成’,右边的这条线是‘要有一份安稳的工作’,上面这条线是‘三十岁之前要结婚’,下面这条线就是‘结了婚就一定得生个孩子’,好像只有在这个格子里面才是安全的,才被别人认为是幸福的。一旦你想跳出这个格子,就会有人说你作。”
于是,很多人老老实实蹲在格子里,过着千篇一律的人生,选了那条无数人走过的路,看起来既稳妥又顺利。
结果是,嘴里喊着要做自己喜欢的自己,现实生活中却卖力演着别人喜欢的自己。
人真的很奇怪:每个人爱自己的程度都超过了爱其他人,但重视其他人对自己的意见的程度又远超自己对自己的意见。
明明就不是合群的人,可一旦走进了人群中,你的自我就会顷刻间瓦解,然后卑微且卖力地变成别人期待的样子。
明明就只是一次简单的对话,你却揪着字眼去猜对方的别有用心,所以对方回复的句子“带句号”和“不带句号”是不一样的,回复“嗯”和“嗯嗯”也是不一样的。
明明只是一句简单的玩笑,你却纠结于其中的某个贬义词,然后收起好不容易攒起来的自信,退回到自己的保护壳里。
明明知道那是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却为了改变他对自己的印象而拼命表现自己,又因为他的某句话、某个表情而失落、而难过,然后卑微地哀怨着:“我就知道我是个垃圾。”
类似的还有,明明只是去看了部电影,发表看法却必须经过豆瓣的指点;
明明只是一个没那么熟的朋友,无话可聊时居然那么忐忑不安;
明明是个非常不想去的聚会,但如果没有人邀请你,你就会抓狂……
生活有两大误区,一是活给别人看,二是看别人活。
而快乐却有两大秘籍,一是不把讨厌自己的人当人,二是不想知道别人的闲事。
所以,如果你骨子里是个冷漠的人,我建议你早一点儿学会独处,而不是逼着自己热情;
如果你骨子里是个自私的人,我建议你多学一点儿真本事,而不是逼着自己大方;
如果你骨子里是个自卑的人,我建议你多掌握一个兴趣爱好,而不是逼自己变得受欢迎。
你要学会接受别人和自己的不一样,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和别人的不一样。
只有当你发自内心地喜欢自己,你才能拥有真正的快乐。而喜欢自己的大前提是,同时拥有“能做自己的本事”和“敢被讨厌的勇气”。
这世界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其实就是为了告诉我们不用格格都入。
不必担心别人怎么看自己,也不必老是忙着告诉别人“我在干吗”。一旦你给自己预设了观众,就会在瞬间失去自我。
最好的心态是,不与天斗,不和人争,比这些更重要的是,不和自己闹别扭。
一个善意的提醒:不管你有没有接受那个“我是为了你好”的人的建议,他一定会在你出问题的时候再补一句:“你看吧,我当初说什么来着。”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