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王德宏灵机一动,既然是解决问题,那不妨就叫做决问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吧,可叫决问怎么感觉怪怪的,如果叫解问呢?
虽然这样的摸索有些无聊,但解问却叫得恰到好处,因为解问的谐音就是接吻,而且古时有一句很有名的诗句,叫做借问酒家何处有,前两个字和解问的音相同。王德宏想到这一点,自己得意地笑了。
接下来,他准备好好休息一天,然后筹备成立公司的事情。
可这个时候,王德宏突然想起一个人来,那是他大学的一个老师,确切地说是恩师,因为老师对他的照顾可谓是无微不至,就像是妈妈在爱护着自己的孩子一样,至于王德宏哪点打动了这个老师,大家也不得而知,王德宏觉得,很可能是老师觉得他勤奋善良,也或者是觉得他乐于助人,所以才对他好,不过到底是不是这个原因,连王德宏自己都不清楚。
这个老师姓吴,叫吴念,听说吴老师很小的时候为家里很穷,刚生下来母亲就难产死了,留下他和父亲孤苦伶仃在这个世上,可天公不作美,偏偏父亲在他十二岁的时候生了一场病,虽然没有落下很大的残疾,也没有很大的后遗症,但总归,不能从事繁重的劳动了,只能做一些简简单单的体力活儿勉强度日。吴念虽然还小,但已经很懂事了,想为父亲分担,所以偷偷跑到外边去捡破烂,所以,当别的孩子在玩耍的时候,她没有,她在捡破烂填补家用,有时候小吴念被大家瞧不起,她也时常被同龄的男生欺负,有些男生甚至过分地称呼她为吴破烂,本来就穿的烂,还是个捡破烂的。
小吴念有时候伤心地哭好几个小时,可想起家里的父亲,她便有变得坚强了。等她到了15岁的时候,同龄的孩子都去上学了,她虽然成绩特别好,但因为家里穷,不想给父亲增加负担,所以选择辍学,出去打工,幸好这个时候,父亲的一个朋友愿意帮助她,不过并不是直接给钱,而是让她一边勤工俭学,一边完成学业。就这样,小吴念一直完成了他的学业。
可她在外地上学的时候,一直特别思念家里的父亲,吃饭想着,睡觉想着,做什么事情都想着,她经常给父亲写信,父亲害怕耽误他的学业,每次给她回信的时候,都特别强调自己身体很好,家里一切都好……父亲写信到之后,总会写着两个大大的字——勿念。
当时的吴念不是吴念,而是吴慈恩,可每次写信,父亲在结尾的时候总会写着两个大大的字,所以她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吴念,这也是对父亲思念之情的一种寄托吧。
吴念大学毕业时候由于成绩优异,毕业后直接留校了,她一生尊行的是孝文化,认为父母之恩不可忘,孝子之心不可废。
工作后,吴念把自己的工资分为了两份,一份固定用来帮助那些无人赡养的老父母,一份用来自己的开销和存储,总之,吴念认为,有多大力就要出多大力,不要因为别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去选择冷漠,你用一点点爱,就可以点燃一个人的春天。吴老师帮助过的人加起来不少于五百人了,虽然一个人的能力很有限,但她在尽力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其实王德宏不明白,吴念喜欢他,正是因为观察到他对自己的母亲很孝敬。
让父母的恩情和故事得以流传,这不正是王德宏选择做回忆录、选择文化事业的出发点吗?这不正好跟吴老师的观念相一致。王德宏心想,感恩之心不可废,人常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吴老师不就是自己的再生父母吗?
其实王德宏这个时候已经很想念吴老师了,虽然她没有经常去看望吴老师,但经常打听吴老师的消息。有时候王德宏也想去和吴老师聊聊,可他觉得自己事业还没有真正开始,觉得惭愧,所以心里一直在犹豫。
小恩似恩,大恩如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