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的基本含义:过分的偏重于一边的执著。指自我援引性优势观念或妄想,常见的是关于被害、爱、恨、嫉妒、荣誉、诉讼、夸大。这样的观念或妄想可与器质性精神病、中毒、分裂症有关,或是对应激的反应。
基本信息
中文名偏执
拼音piān zhí
释义过分的偏重于一边的执著
外文名paranoid
表现特征易产生病态嫉妒等
出处与详解
片面而固执
1、宋 苏轼 《乞罢详定役法札子》:“所见偏执,乞罢详定役法。”
2、元 刘壎 《隐居通议·前朝科诏》:“毋苟且,毋偏执。”
3、《明史·李裕传》:“人材质不同,偏执类酷,迟钝类软。”
4、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中:“有拂意者,瞠目争辩,偏执一己之见。”
5、巴金 《谈及其他》:“今天我还珍惜这份感情,可是我不能不责备自己的偏执、软弱、感伤,孤僻和近视。”
基本概述
偏执(Paranoid)
指自我援引性优势观念或妄想,常见的是关于被害、爱、恨、嫉妒、荣誉、诉讼、夸大。这样的观念或妄想可与器质性精神病、中毒、分裂症有关,或是对应激的反应,还可能是一种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同时又很自卑,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别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如果建立家庭,常怀疑自己的配偶不忠等等。持这种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与朋友、同事相处融洽,别人只好对他敬而远之。
表现特征
为了便于诊断,《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将偏执型人格的特征描述为:
1.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
2.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并可成为超价观念。
3.易产生病态嫉妒。
4.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人,总认为自己正确。
5.好嫉恨别人,对他人道错不能宽容。
6.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
7.忽视或不相信与患者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说理或事实来改变患者的想法。
8.心里存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能天下人负我”的心态。
患者的症状至少要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
欲望之都S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