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在大玩功夫、法术、鬼怪、魂精之余,惟独没和僵尸沾边,只涉及了另一类活人被术士施法控制的所谓“行尸”。不过,即便如此,片中吕方和小孩演的捣蛋鬼的服装造型,仍然像足了日本观众喜欢的清朝僵尸。另外,同期的几部喜剧片如《精装追女仔2》、《福星闯江湖》中都加了扮僵尸吓人的搞笑桥段,看来其时“僵尸”热潮的影响力已不仅限于同类影片。
同样在1987年,邓光荣的“影之杰”电影公司制作了一部完全不同于宝禾公司开创的茅山道士施法的新型僵尸片《猛鬼差馆》。该片由两个在当年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负责剧本编写和导演工作。其中一个叫做王家卫,另一人叫刘镇伟,两人合作的这部《猛鬼差馆》虽然是当时最热门的“僵尸”题材,却并未沦为跟风之作,而是借助流行拍档喜剧模式,配合各式各样中西鬼片的惊悚搞笑情节,拍成时装版的警匪片、僵尸大斗法的惊悚搞笑喜剧,与林正英民初背景的茅山僵尸片大异其趣。影片的“僵尸”也不再是清朝遗老,居然改为抗日时期在港自杀的日本大佐,而且仿效身披黑色斗篷的西方红眼吸血鬼形象,至于片中主角们最初采用的对付僵尸的方法亦是用木桩钉入心脏和大蒜辟邪等降治吸血鬼的路数。[3]《猛鬼差馆》上映后,观众对这种“土洋结合”的僵尸片倍感新鲜,票房自然轻易过千万。刘、王尝此甜头,岂能罢休?1988年再次联合编剧,以《猛鬼差馆》原班人马继续打造时装僵尸喜剧《猛鬼学堂》,上演了警察捉鬼部队大战僵尸猛鬼的疯狂好戏,影片继续向西方类型片借桥,同时又大胆创新,比如用放水放电消灭僵尸的方法,不仅本土茅山术中没有,亦不见于西方的吸血僵尸片。
相较而言,与该片同年上映的《僵尸叔叔》却仍体现了本土化的民俗传奇,以前“宝禾”僵尸片中常见的摇铃赶尸、师徒斗趣,门派之别的恶作剧整蛊、茅山法术大斗清朝僵尸等等桥段皆被《僵尸叔叔》照单全收,并且拍得趣味盎然、娱乐性十足,再次延续了宝禾公司制作僵尸电影的票房神话。只可惜,它已是香港完全本土民俗趣味的“茅山僵尸片”的最后一次风光了。[3]
四、僵尸片代言人:
在香港的僵尸电影中,许多影星都扮演过降妖伏魔的“茅山道长”,比如钟发、陈友、郑则仕、吴耀汉,甚至玩票的名作家倪匡等人。但若论最受欢迎、拍得最多的,则当属林正英“一字眉、冷幽默、身手敏捷、连画符念咒都有型有款”的茅山道长形象最是深入人心。而作为香港僵尸电影的代表人物,林正英对僵尸片这种令自己声名鹊起的题材确实也情有独钟,为它付出了不少心血。
欲望之都S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