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沉木(阴沉木)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枯木残根在水底泥沙中浸泡和磨压,改变了原来的物理性能:木质内在的脂肪、糖类等都在水中溶解得干干净净,清除了蛀虫、细菌的生存空间。有的被水底的泥沙腐蚀得丝丝缕缕,强化了材质的肌理美感;有的则变得刚劲挺拔,显示出峥嵘之姿,形成了古朴凝重、铜打铁铸般的效果。其色泽也千差万别,有棕色、灰色、紫色、黑色,也有外红内黑或是黑皮黄心的。
时间长的古沉木,则明显“碳化”,显现出煤样的黑色,奇谲而神妙。根据科研机构的检测,古沉木曾深藏于地下达3000年至12000年之久,有的甚至达数万年之久;更令人称道的是它不变形、分量重、密度高、不会被虫蛀,有的古沉木可与紫檀木媲美,堪称树中之精、木中之魂,故世人将古沉木视为避邪、纳福、镇宅的宝物,
有“纵有黄金满箱,不如乌木一方”之说。古沉木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瑰宝,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材质较好之古沉木颇难寻觅。
2010年6月18日上午,安徽安庆西门沙漠洲码头再度打捞出近50根阴沉木,其中一“树王”重达21吨。长江安庆段连续打捞出成批阴沉木引起有关专家的关注。
生长环境
阴沉木除按树种分类外,还按阴沉木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沉于河流泥沙之中,一般是由上游泥石流及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而将树木冲入河流深埋于河床;
2.地震所造成树木掩埋;
3.埋于地下数年之棺木。由于以上原因,阴沉木颜色一般趋深且色差明显。因长期深埋,含水丰富,木材加工时极易开裂、变形、翘曲,但干燥后加工表面十分润泽光亮,手感极佳。历史上阴沉木一般用于棺材或小器物的制作。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皆把阴沉木家具及阴古沉木雕刻的艺术品视为传家、镇宅之宝,辟邪之物。历代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阴沉木尤其成为各代帝王建筑宫殿和制作棺木的首选之材。清代帝王更将其列为皇室专用之材,民间不可私自采用。
在远古时代,由于地壳运动、洪水、泥石流等自然因素,使树木顷刻间掩埋在山涧河床深处,在水平面以下隔氧重压密封,历经三千八百年至八千年以上才能够形成阴沉木。而且并非所有树木都能演化成阴沉木,至今发现的阴沉木只有青冈、麻柳、香樟、红椿、楠木五种。经C14同位素测定,楠木形成时间最长,需八千年以上,其他几种约在三千八百年至六千年之间才能形成。近年来,由于国家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才有少量阴沉木从路桥、沙场或电厂工地得以重见天日。
主要价值
阴沉木的美学价值
由于天然生态环境因素,造就了阴沉木特有的生态美。
欲望之都S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