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悯皇贵妃追谥册文
佐内治于璇宫,永怀令范。播遗徽于兰所,愈阐潜光。典备哀荣,恩均存殁。尔哲悯皇贵妃富察氏,赋质端纯,宅衷和厚。功分丝茧,怀夙夜之小心。德比珩璜,赞宫闱之雅化。溯音容于既往,垂誉问以方来。位号加崇,几筵载布,于戏。缅维爱子之忱,问年已长。眷念行身之矩,锡命弥彰。灵其有知,庶几歆格。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十四日,刚登基的高宗下旨追封“从前病故富察氏格格”为妃,并且命人安排追封和祭祀等的事宜。
乾隆元年(1736年)九月中旬,弘历下旨追封这位早逝的妃富察氏为哲妃。
根据《养吉斋丛录》的记载,“明知周通曰哲”,所以部分满译汉的清宫档案曾把“哲妃”错误翻译成“明妃”。根据内务府《鸿称通用》的记载,哲字的满文意思为“干净”或“清楚”,后来的追谥“哲悯”中“悯”字的满文意思则为“可惜”。
乾隆元年(1736年)十月,在富察氏灵柩暂安的六股道殡所举行追封礼,按照雍正元年(1736年)六月追封圣祖敏妃为皇考敬敏皇贵妃的礼仪,并朗读祭文致祭亡者一次。实际上,乾隆帝登基前,尚有数位早逝的格格,惟只追封格格富察氏。
乾隆十年(1745年)正月二十四日,乾隆帝又以哲妃生育皇长子永璜,追晋为皇贵妃,正月二十六日赐谥哲悯。据内务府《鸿称通用》记载,哲的满文翻译为“getuken”,意为“干净”,“清楚”,这个词与“ulhisu”等词连用,则有“聪明”之意。“悯”的满文则是“hairacuka”,意为“可惜”。
乾隆十年(1745年)五月,静安庄殡宫哲悯皇贵妃券殿前添建鼓棚抱厦三间,并且建造祭房并各项看守值房三十二间、添砌墙垣筑、打灰土甬路和平垫地面等项,工程于十二月完竣。
乾隆十三年(1748年)四月二十一日,皇贵妃那拉氏率领后宫诸人到静安庄祭奠在此处停灵的慧贤皇贵妃和哲悯皇贵妃。
乾隆十七年(1752年)十月二十七日,与孝贤皇后和慧贤皇贵妃同日入葬裕陵。
哲悯皇贵妃的年龄可能略大于乾隆,根据乾隆四十五年《孝贤皇后陵寝酹酒》诗,“七旬忽我逮,百岁任他期。幻景徒惊速,故人不慭遗。(随皇后殡地宫者,慧贤皇贵妃、淑嘉皇贵妃如在世皆年逮七旬,今皆辞世,益增怅然)”,此时乾隆、孝贤皇后、慧贤皇贵妃、淑嘉皇贵妃皆年逮七旬(乾隆该年八月年满七旬),而独独没有提到哲悯皇贵妃,应该是她如在世年已过七旬的缘故。
根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记载,哲悯皇贵妃这一支富察氏的祖先为尼雅唐鄂,在其孙辈或曾孙辈时被编入八旗。哲悯皇贵妃的父亲翁果图,是尼雅唐鄂的七世孙,其族人多任佐领、步军校、防御、笔帖式等职位,无三品以上职官。
竹马要上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