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二年(1737年)十二月初四,行册立礼。十一日,以册立皇后礼成,加上皇太后徽号曰崇庆慈宣皇太后。
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皇次子永琏薨,谥端慧皇太子。
乾隆六年(1741年)九月,从幸避暑山庄。
乾隆八年(1743年)七月,从幸盛京。
乾隆十年(1745年)七月,从幸蒙古。
乾隆十一年(1746年)四月初八,生皇七子永琮。九月,从幸山西。
乾隆十二年(1747年)二月,从幸盘山。七月,从幸避暑山庄、木兰围场。
乾隆十二年(1747年)十二月,皇七子永琮薨,谥悼敏皇子。
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十一日,皇后富察氏崩,乾隆帝定谥号为“孝贤皇后”。
乾隆十七年(1752年),十月二十七日奉安胜水峪裕陵地宫。经嘉庆、道光两朝加谥,全谥“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
曾祖:哈什屯
祖父:米思翰
伯父:马斯喀、马齐、马武。
父亲:李荣保
兄弟:广成、傅清、傅宁、傅文、傅宽、傅新、傅玉、傅谦、傅恒(以上为成年之子排行,具体数量未知)。
姐妹:太宗之子韬塞的孙子、副都统萨喇善三继妻,萨喇善凭妻族受高宗重用,历任副都统、吉林将军,后代还封了云骑尉世职。
丈夫: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皇帝。
长子:爱新觉罗·永琏(1730—1738),乾隆帝皇次子,死后册赠皇太子,谥号端慧。
次子:爱新觉罗·永琮(1746—1747),乾隆帝皇七子,谥号悼敏,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哲亲王 [1] 。
长女:皇长女(1728—1729),乾隆帝皇长女,无封号。
次女:固伦和敬公主(1731—1792),乾隆帝皇三女,乾隆十二年(1747年)下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色布腾巴勒珠尔。
侄子:明瑞、明亮、福灵安、福隆安、福康安、福长安、奎林。
侄女:成哲亲王嫡福晋(傅恒女儿)、睿恭亲王嫡福晋(傅恒女儿)。
外孙:鄂勒哲特穆尔额尔克巴拜 [2] 。
堂侄孙女:乾隆帝晋妃
堂侄曾孙女:道光帝恬嫔
堂侄弟孙女:淑慎皇贵妃
丧仪规格
皇后丧仪的先例载在《会典》。康熙十三年五月,孝诚仁皇后去世,其时正值三藩之乱,圣祖康熙皇帝惟恐外省各官举哀服丧,“有惑观听”,引起更大的惊恐混乱,遂降旨各省一切丧仪皆免。此后圣祖康熙诸后——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世宗雍正孝敬宪皇后的大丧仪,一律循例而行,从未讣告在外文武官员、军民人等照京师治丧。如今令总理皇后大丧仪的王公大臣进退两难的是,照例行事,难免龙颜不悦,而违例提高丧仪规格,又必然遭致物议。
权衡之下,他们决定索性抛开本朝《会典》而援引先朝《大明会典》所载皇后丧仪,联衔奏请外省一律照京师治丧,理由冠冕堂皇:
竹马要上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