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温柔极了,点点洒落在庭院里。这是一座百年老庭院,是清代典型的前铺后院型大院。院落正处在十字拐角处,大院东北两面靠街。
“早先拉拉带人过来看过。说等有时间主子会过来看。没想到东家这么年轻。”
淡眉淡眼,一身蓝白相间格子褂子,黑布裤子的年轻媳妇,低着头跟在天衣和田拉拉身边。这就是房东赵寡妇了。
“什么东家?我就是个乡下丫头。这不,一大家子人都住在医院家属院。也不能都闲着啊。就想着找个营生做。拉拉介绍了你们家铺子。位置还真不错,房子也好。”
天衣非常满意地看着这片院子,大门朝东开着,大门两边各有一个二间,一个三间的铺面。朝北扣角处是个大通铺,北面一字排开六间小铺面。这可是省城,还在十字路口。要是放在二十一世纪,只这片院子,这个赵寡妇就得是个千万富翁啊。
天衣不由又仔细打量了一下赵寡妇。
什么寡妇,叫这么难听。
其实就是一个看起来不到三十岁的年轻女子。只是脸上有些发黄,略带菜色。很是瘦。一副穷苦相。
唉,
这真是生不逢时啊。
天衣没想到,这片院子这么大,铺面这么多。而且很难得的是,还非常干净。
“这铺子是先祖留下来的。解放前我们逃难到乡下。后来才又按政策拨还了我们。只是我们娘几个住不了这么多。早年些家俱多,也还不觉得空,现在除了空气,屋里也就只剩尘土了。”
话说地凉凉地,悠悠地。
天衣顺着声音看去,看到了坐在屋前树下的老人。
老人衣裳破旧,倒也干净。正在收拾地上的一堆烂菜叶子。旁边围着两个六七岁的小孩子。
“赵大娘。”
田拉拉在她身边小声说。
哦,天衣点头。
这一家子,赵大娘、赵寡妇、还有两孩子。来的时候,她问过拉拉,这家谁主事。拉拉说一般外面的事前两年都是婆婆赵大娘出面。去年赵大娘得了一场病住院回来后,身体就不行了。家里事就全交给赵寡妇了。赵大娘每天就拉着两孩子去供销社捡烂菜叶子。好的自家吃,不好的喂兔子和羊。
赵寡妇属于帮扶对象。街道给她分了糊纸盒的任务。糊一个一分钱。
娘两主要事情就是糊纸盒子,有时候赵寡妇再出去帮个佣,两孩子也懂事,一放学就跟着糊纸盒子,捡菜叶子。虽然日子清苦些,但家庭很和睦。街坊邻居都夸赵寡妇人品好。也有不少人给她说亲,想让她再走一家。毕竟她还不到三十岁,以后日子长着呢。赵寡妇不忍心再走一家。她若是一走,剩下一个老人带两孩子,那日子就没法过了。
“没有,大娘,您老家的房子很好。又宽敞又干净。怎么以前没想着租出去啊?”
“这城里谁家没有房子住啊?哪有人会傻到拿钱出来租别人的房子住?这外地的虽说有来做生意的。可那一个两个的单口,我们这样的人家也不方便招租。”
赵大娘人很开朗,也很会说话。来的路上,田拉拉就悄悄对天衣说过。这个赵大娘可不是一个普通人。她先夫是解放前的一个校长。她年轻时也当过教书先生。只是家道败落了。可怜落到如此田地。
天衣点头,她明白赵大娘的意思。赵大娘果然不是一般人,想事很周到。
她家院子大房子多。家庭条件拮据。除了租房子也没个来钱处。可这房子也不是好租的。八十年代做生意的少。省城的人,也大多是原住户。要么就是单位的人。家家都有房子住。那时候也没有商品房的概念。没谁会贸然买房。各家就是住的挤一点,也不会花冤枉钱去租房子,只图住得宽敞一些,那简直就是败家子。
重生80锦鲤小田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