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省城供销社啊?
卫东青陪着天衣到供销社买东西。省城主干大街叫光明路。光明路和和正阳路交叉路口处就是省供销社。天衣站在铺面前,看着寒酸的铺面,再抬头看到上面几个字。某省供销社。她严重怀疑自己的眼睛。
在她的想像里,虽然八十年代物资还很匮乏。但毕竟是省城大地方。公家的供销社那就是老百姓们的“超市”啊。铺面也得非常宽大,生活用品应该也不少。总要比县城里的供销社要好几百倍吧。结果让天衣大跌眼镜的是,这个省城供销社铺面只有五间正屋那么大。门面是木头,是那种排子门,一片片门板并排一共是五个大门板。油着红油漆。门外一片青石铺地,门坎很高。屋里地面却很洼。一脚踏进去,就掉进井里一样。
朝着街道的窗户还算大,屋里地面虽然低,但光线还挺亮堂。售货员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个个都穿着深蓝色的确良褂子,戴着同颜色的套袖。女的都是麻花辫子。男女售货员脸上都挂着亲切的笑容。
“同志,要买什么?”
亲切的招呼着来往的顾客。
同志?
这称呼让天衣怔了一下,才回过神来。这是1985年,人与人之间最正式、最亲切的称呼就是同志了。以前她一直在乡下生活。人们都是乡里乡亲的。互相之间都是同门同枝,都是按年龄和辈份称呼。现在猛一到省城,听着人们之间这样称呼。她这才有了一种更深切地认识。她是真重生到了八十年代。再仔细打量一下。虽然铺面不大,但货架非常紧凑,一直排到屋顶上去了。每个货架上都放满了货物。
“我们得买个炉子,家里人多。老人孩子都有。平时炉子上放着热水好洗刷一下。家里人多事杂,以后吃饭也不能都等齐了吃。分批做饭的时候用炉子方便些。”
天衣絮絮叨叨的。
旁边的卫东青则一脸宠溺地看着他的小媳妇。平时他从不出门逛商店,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是卫炎一手操办的。虽然卫炎是个细心的,照顾人也很仔细。但到底是个男人。他们两个大男人的生活有序、整洁。但总缺少了些烟火气。他平时吃东西不多,人间的食物只是偶尔吃些。卫炎却不行,必须和人类一样按时吃东西的。一顿不吃也不行。所以平时都是卫炎到医院食堂打饭。偶尔会给他做一些。卫炎的厨艺只能说,几千年了,也没有丝毫精进。做的食物看着就让人倒胃口,根本没有听的欲望。
“你要买什么就买。”
这男人颜值高、工资多、人又傻。拿来当老公的话。真是一个三好男人、模范老公呢。可惜不是人。天衣在心里啧啧着。自从来到省城,卫炎已经把家里的所有钱和各样的票全交给她了。这个家有了女主人,卫炎自然不需要再操心这些事。只要听吩咐办事就行。
天衣昨天就偷偷数过了,卫东青这些年攒下来的家底还真不少。钱一共有3212元,还有各样的粮票、布票、糖票。甚至那种全国公用的粮票也有许多。她没想到,自己歪打正着,居然嫁了个富翁老公。要知道这可是1985年。万元户稀罕着呢。卫东青挣的钱除了自己开销,还得往家里寄了养活老婆孩子。居然还能存下三千多块钱。真是太有钱了。像陆家庄她奶奶家,那样辛苦劳作的人家,一年一家人也只多能收入二三百块钱,就足天了。
天衣昨天就在心里盘数了。卫东青这些钱,她先拿着。然后想法子找个生意做。等赚了钱,她就把本再还给卫东青。如果以后她安定下来,钱赚得多了。也可以给卫东青再分些利。她又不是卫东青的真老婆,总不能白使人家。
天衣看着店内,有零售柜、布料柜、百货柜、蔬肉柜……
虽然货物单一了些,但看各样东西品相都有些笨,但料却用得足。绝没有偷工减料的。她顺手拿了一个搪瓷缸子,上面印着人多力量大的标语。重甸甸的。这样一个缸子能使一辈子人都不会坏。
才刚搬来的家,家里人口又这么多。天衣看看,觉得要买的东西还真多。
重生80锦鲤小田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