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我听说当地有一句俗语叫妙峰山的娘娘--照远不照近。”
“是的,意思是说,只保佑远道而来的香客,不护佑当地的人。”
每年的农历四月,妙峰山的“春香”庙会期间,大多数是远道而来的香客进香许愿,而当地人却不多见。人们就以为,远道而来的香客许愿灵验,当地人许愿不灵验,就不来了,所以留下了这样一句俗语。
京西地区对娘娘们极为崇奉,娘娘庙多达数十座,所供奉的不全是碧霞元君,还有九天玄女、王母娘娘、后土娘娘等。很多老百姓不分辨所供奉的是哪一位娘娘,况且,庙里所供奉的娘娘都是泥塑的,装束相貌都相差无几:雍荣华贵、凤冠霞帔、面带慈祥、细眼弯眉、略带微笑。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很难区分,就认为所供奉的娘娘都是同一位神仙。
钱宝松住在军庄村边,他热情的招待着一行五人,看到钱伟的新奥迪,他说兄弟仍然是与时俱进,永远都是最新款的,钱伟只嘿嘿一乐没言语。关于进香的习俗钱宝松说:很多村庄至今也不知道村旁的山上,所供奉的是碧霞元君还是后土娘娘,只称呼为“老娘娘”。如南面的九龙山娘娘庙供奉的明明是九天玄女,但当地人却说是妙峰山娘娘的姐妹,人们同样也到那里求子、许愿。
妙峰山娘娘庙直到现在还保留着正月十五上庙烧香的习俗,其实这一天是后土娘娘的生日,而碧霞元君的生日则是农历四月十八。
除了军庄村之外,其他村庄的人们也很少在这个时候上妙峰山,因为各地几乎都有娘娘庙,何必舍近求远呢。他们认为,当地所供奉的娘娘与妙峰山的娘娘是“亲姐妹”,一样的灵验,因而就都到距离自己较近的娘娘庙去进香许愿。
到妙峰山进香的绝大多数都是远道而来的香客,其中以津冀居多,占百分之六十,远途的香客多来自江浙、两广、云贵川、东北三省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京郊区县的香客大约占百分之四十,每年香客的总人数都达到数十万之多。
与“妙峰山的娘娘--照远不照近”相对,在京城还有一句俗语叫:“丫髻山的娘娘--照近不照远”。在京东平谷的丫髻山也有一座著名的娘娘庙,名叫“灵感宫”,同样供奉的是碧霞元君娘娘。那里是皇家祭祀碧霞元君的庙宇,香火却不及妙峰山的十分之一,只有附近地区的老百姓才到那里去进香。
妙峰山与丫髻山相比,还有一点不同。人们说,妙峰山烧的是“穷香”,丫髻山烧的是“富香”。皇家到丫髻山去进香,讲究个气派,旗罗伞盖,车马喧嚣,十分壮观。京东一带是大平原,财主比较多,上丫髻山进香不是骑马就是坐轿,特别的显眼,香客中富人占了大多数的比例。
而妙峰山的娘娘似乎是更贴近于普通的老百姓,在上山的各条香道的沿途,建有上百座的茶棚,义务为香客供应茶水和饮食住宿。鞋坏了有人修,衣服破了有人缝,还有舍药的,再穷的人也能上妙峰山进香,所以到这里来的香客以平民百姓居多。
钱氏两兄弟光顾着侃侃而谈了,正尽兴时郭映说不想上山了,越供越穷的何必呢。她话一出口,钱宝松才仔细的端详起来,越看越觉得她是有仙气的人。钱宝松虽然没说话,却是频频点头儿,吕忠看到时钟的表情是想否又不敢言的难受,也只好说是不是身体不舒服,郭映答:是呀,昨晚吃饭吃的,钱伟一听也傻了,还怨上我了!他突然也想起自己的话:一日入行,三天成仙,原来这丫头在这儿找茬儿呢。
“那个什么,兄弟,你叫个人来帮帮这个小妹,这山咱们就不去了…”
“就是,要去也去那个进富香的,钱师傅没空的话让吕大哥领我去。”
听听,这身上有仙气的也真是不好惹,就这一句让四个男人都觉得不爽快!
风花雪月任吾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