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颖妃求见。”寿康宫掌事宫女向太后叙说着。
“颖妃来了,请她进来。”太后语气平淡,却在见到颖妃那一刻会心一笑。
掌事姑姑察言观色间,立马就招呼婢女,端来了茶水。
颖妃见状,接过茶水。
举手投足之间温婉贤淑,偏这小脸又清纯可爱,又不失娇俏。
“给太后请安,请太后用茶。”颖妃的礼仪得体,足以证明教礼仪的姑姑是认真教的,她也是用心学的。
“好孩子,你起来吧,赐座。”
颖妃莞尔一笑,优雅乖巧地就坐。
闻言,太后启语,“哀家听闻,皇帝昨夜是在你那的。”
“是的,太后。”
“嫔妾不才,都进宫俩月了才有幸侍寝皇上。”
太后听到了侍寝,高兴极了,常年喜怒不形于色的太后,今日这面色也更为舒展了。
与掌声姑姑相视一眼,会心一笑。
“好孩子,你温婉得体又不失娇俏,与皇帝接触的日子还长着呢。”
“哀家用完膳,吃过早茶,便要去抄佛念经了。你有空,就常来陪伴哀家,可好?”
拓跋芩浅闻言,笑意上扬,眼睛都弯成月牙形状了,可爱极了。
“太好了太后,太后愿意让嫔妾陪伴在侧,嫔妾高兴不已。太后您准备抄佛念经了,那嫔妾就先行告退。”
“颖妃娘娘性子果真天真烂漫,如同传闻一般。”
掌事姑姑对太后说道。
“这样的女子既适宜待在宫中陪伴君王,又不适宜。好在颖妃背景为蒙古四十六部亲王最疼爱的幺女,纵使天真烂漫了些,懂得礼仪,也是好的。”
太后侃侃而谈,“宫中多少纷扰,这孩子的性子哀家喜欢。”
这些都不是重点,而是太后所在乎的皇家血脉相承。
“皇帝算是听进去哀家的话了。”
“皇帝也是聪慧,挑了个最适宜的女子来迎接这场暗流涌动的风波。”
“太后,皇上毕竟是您的儿子,亲儿子。”
说这话时,掌事姑姑与太后相视一笑,心神领会。
……
……
……
翊坤宫中,徐皇后面色凝聚,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思虑端详。
“一个长孙曦瑶还不够,这会儿又来个拓跋芩浅。”
拿在手上的骡子黛于哀愁之下,便被轻放在了镜花台上。
“娘娘,您贵为皇后,中宫之位,实在不必为她们妾室所烦恼。”
“您才是皇上的妻子。”
“是啊,本宫是皇后,母仪天下。”
“可到底,很久没有听到皇上唤我琅寰了。”
“而我是皇后,更为重要的是,守护和延续家族的荣耀。”
“皇上去找颖妃也好,总比独宠那长孙曦瑶得好。”
“这颖妃背后有蒙古四十六部做依靠支撑,皇帝礼重蒙古,又受牵制于太后。”
“更多也是无可奈何吧。”
“娘娘聪慧,有些事情想通了便好。”
“本宫乏了,只想黄雀在后,静观其变。”
“只怕那长孙曦瑶,未必有本宫通透。”
这一边,延禧宫里,简童正跟宫里丫鬟奴婢们在小花园里,边吃点心边打趣呢。
热闹得很。
她与她的男人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