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国庆佳节的北京,空气中还带着一丝燥热。
喜庆的红在这一个周的时间里重新遍布了整个华夏大地,全国各地都洋溢着国庆的喜庆氛围。
整座北京城更是四处飘扬着国旗,到处张灯结彩。
位于雍和宫附近的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
与之仅一墙之隔,匿有一家小众的创意菜馆,就隐藏于箭厂胡同一个非常雅致的标准老北京四合院里,似是闹市中心的一片净土。
颇具书香气的门院上,挂着一个牌匾。
上面朗朗四个大字:翰林書院。
翰林书院是典型的四合院结构,三进院落。
有两个人在院落里堪堪并肩走着,侃天也侃地。
段如珩踱步走在唐嘉铭旁边,背着手仰望天空。
忽有飞机飞过,划下一道纯白色的航迹云。
他不禁感慨道:“老唐啊,这已经是我们认识的第六个年头喽。”
“哈哈哈,你这是话里有话。”
唐嘉铭笑着回应他一句,抬手看了看表,便迈着步子往厅堂里走去。
边走还不忘回头对段如珩说:“赶快走吧,咱俩都迟到两分钟了,一会儿又该让大伙笑话了。”
回廊两侧那装修得跟古代书房式的包厢里,等着的无非就是些商会会长和一些别的行业翘楚。
段如珩跟这些人虽然也都认识多年,但是跟他合作过和交心的并不多,大部分只是维持着表面这层关系。
他落座于唐嘉铭身边,一进包厢,除了古色古香,迎来的便又是老朋友们之间的寒暄话语。
“段董唐董来啦!”
段如珩拍了拍那人的肩膀,坐下笑笑却没应声。
倒是唐嘉铭举起已经被旁人倒好酒的白酒杯,自行站了起来。
“哎呀,真是不好意思啊各位,我和如珩又迟到了。这样吧,我先自罚一杯!”
说罢,抬臂爽快地一饮而尽。
这酒纯而烈,是上等的酱香陈酿。
“唐董这是哪里的话,两位老总都忙得很,能理解能理解……”
只见餐桌上摆着一瓶不知道是座上哪位贵客带来的,足有1.5升的鸡年生肖茅台。那钴蓝色的瓶身交缠着烫金色的花纹,很是好看。
段如珩见状,也起身陪着大伙儿喝了两杯,一场敬酒转毕后,两个人倒是开开心心地坐下来跟大家一起聊天。
这家餐馆的名字叫京艷·翰林书院,是北京榜上有名的官府菜馆。京艳京艳,无论从菜品还是到整个装潢,甚至地段,都确实很惊艳。
桌上的话题从工作又切到生活,最后很自然地牵回到了家中儿女之事。
对于中国古代的翰林来说,有一点是千年不变的,即充任者多是精通经史、饱读诗书之士。
特别是明清以后,基本都是进士高科之人,亦即当时知识阶层中的精英。
光是为人熟知的历代名流就有如唐朝的李白、杜甫,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初的宋濂、方孝孺,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等。
这些人,皆是翰林中人。
到这翰林中来做客,自然也免不了对比各界名流。
“我儿子从麻省理工毕业的,现在……”
“我家小女最近的一部新电影即将上映了,希望大家都能去捧捧场……”
“……”
与风缠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