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潘瑶口中的携手归隐江湖。
在匡连海眼中,是家境优越的官家小姐对外界自由的向往,图的不过是一时的新鲜。
一日两日还好。若是十年如一日,日日忍受江湖漂泊的艰苦,餐餐粗茶淡饭。
她会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恨他是个没用的男人,给不了她优越的生活?
匡连海与潘玉就是青梅竹马。他太清楚受尽娇宠的官家小姐想一出是一出的任性。
潘玉未下山时就对山下的江湖生活充满向往。但是在江湖漂泊,她又很快受不了旅途中的无聊和艰苦,所以很爱闯祸解闷。
潘瑶从未表现出这样的娇纵。但她浑身上下容貌举止和气度,都像是金山银山里吞金咽玉精养出来的。
他总得做些什么,好让自己更配得上她。
*
没过两日刘正彪再度传来消息:
“匡大侠不得了了,武大人得到消息说潘有利要陷害他。”
匡连海眉头微蹙,下意识地感觉到不对:
匡连海:潘有利?这不可能吧。他不是已经和武大人结成亲家吗?
刘正彪的急切让匡连海举棋不定:
“匡大侠有所不知,李玉良劫持了潘玉,目的是逼潘有利捏造证据上报朝廷来迫害武大人。”
匡连海:我听春香说过,潘有利有一封信要转交给潘玉。他还特地给潘瑶传口信说要照看潘玉。
匡连海并不知道他获知的线索多半是故意诱导。
但是这些诱导性的线索串联起来,逻辑链条又变得非常完美,让人难以怀疑:
李玉良为了迫坏潘武联姻达成分化。试图在潘瑶出阁时劫持潘瑶。但他并不知道潘瑶武功高强,必然以失败告终。
那么李玉良劫持潘玉就说得通了。因为潘玉学艺不精,劫持她的难度远比劫持潘瑶更低。况且潘瑶只是养女,潘玉却是嫡亲爱女,威胁潘有利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众所周知李玉良的父亲就是被武大人定罪发落。而他自己也被搭配边关去修筑长城。他与武三思本就有着旧恨。
这么想来李玉良劫持了潘玉威胁潘有利、迫害武三思,是有这可能的。
潘有利为何让潘瑶照看潘玉,按这个逻辑解释就是潘有利担心李良玉一计不成会转而对潘玉下手。
“就是那封信。武大人让你一定要将那封信尽快拿到。那封信绝不能落入李良玉手里,否则武大人就危险了。”
刘正彪趁机说道,千叮咛万嘱咐。
匡连海沉默不语,对着树梢上的月影陷入了沉思。
刘正彪再度说道,他面无表情的脸上眸中暗光闪过:
“其实我们最担心的是潘瑶和潘玉。因为这件事把潘府两位姑娘都牵扯进来了,弄不好会越陷越深把自己给毁了。”
这番话是在利用匡连海对潘瑶和潘玉的担心。同时也是用潘瑶和潘玉的安危给他警告。
─
晨小诺:“弄不好会越陷越深,把自己给毁了”,简直是一语成谶,完美对应了原剧里匡连海的结局。
晨小诺:
(综影视)神明的法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