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哲学百科SEP | 不偏不倚性
哲学家有时候似乎把不偏不倚性(impartiality)看作是等价于道德的不偏不倚性。或者至少,哲学家想要用不偏不倚性来指称具体的道德不偏不倚性这一概念时,非常经常的是,他们不加“道德的”这一限定形容词。这是有误导性的,因为最宽泛意义上的不偏不倚性概念,其最好的理解是一个形式概念,然而具体的道德不偏不倚性概念是一个实质性概念——而且人们对于这个概念还有着相当多的争论。
相对于我们日常的信念和行为来说,“不偏不倚性是道德视点(outlook)的一个定义性特征”,这一观念带来了明显的问题和困难。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对亲人、朋友和其他亲密关系者,对那些一同交往或合作的人,都会表现出明显的偏倚性。财富和资源的分配存在着极大的世界不平等,这一点看起来并没有很好地契合这一典型的现代观点:从道德的观点来看,所有人在某种根本的意义上是平等的。尽管在我们很多人看来相当可行的是,普遍且抽象的道德准则要求不偏不倚性,但当涉及我们更加具体的观点和实践时,我们远没有那么重视不偏不倚性。
尽管我们开头处理的是那种更宽泛的形式概念,而且结尾简要讨论的也是具体的认知不偏不倚性,但本词条关注的主要还是道德的不偏不倚性——即在规范性道德和政治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那种不偏不倚性。
目录
1
不偏不倚性的概念
2
道德与不偏不倚性
2.1不偏不倚的观点
2.2理想化旁观者理论
2.3道德的不偏不倚性与平等
3
道德的不偏不倚性I:后果主义道德理论
3.1后果主义不偏不倚性的本质
3.2后果主义不偏不倚性要求过高吗?
3.3后果主义不偏不倚性与正义
4
道德的不偏不倚性II:义务论道德理论
4.1义务论不偏不倚性与个人化观点
4.2不偏不倚性与可普遍化
4.3其他义务论进路
4.4义务论不偏不倚性的契约论模型
5
不偏不倚性:要求与范围
5.1对不偏不倚性的认知挑战
5.2不偏不倚性、非个人化与冷漠
5.3 不偏不倚性、客观性与中立性
6
偏倚性与不偏不倚性
6.1人际关系与偏倚性的辩护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